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桃園)米路‧哈勇 畫出泰雅原鄉智慧

「米路.哈勇」繪畫濃濃泰雅風情,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記者李容萍攝)

「米路.哈勇」繪畫濃濃泰雅風情,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記者李容萍攝)

2023/04/20 05:30

記者李容萍/專題報導

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故事公園內「生笙不息」戶外裝置藝術,創作者是有「原住民幾米」之稱、出身爺亨部落的藝術家米路‧哈勇,他將傳統捕魚竹器「魚筌」,放大成隧道般的公共藝術品,呈現捕大魚、放小魚,待小魚成長繁衍後再漁撈為食的族群智慧,希望遊客穿行之際能體會讓生態資源循環不息的重要性。

「原住民幾米」 熱愛山林土地

米路‧哈勇今年四十三歲,自幼愛畫畫,個性內向靦腆,國小三年級開始,常沉浸在自己的想像空間,喜歡閱讀有關原住民的讀物,加上跟有紋面的祖母共同生活在爺亨部落,對泰雅語言、文化與山林土地感受很深,化為日後創作靈感的源頭。

米路‧哈勇名字裡的米路「Miru」,泰雅族語是書寫、圖畫的意思,他在專注藝術領域之前,曾任台塑集團嘉義縣某廠區作業員,有固定的工時、薪水和規律的作息,於閒暇時繪畫,但每天對著產線機台,心情頻感苦悶,思索釐清「外在的工作環境不是我所想要的」後,二○○九年間辭職回到原鄉投入最喜歡的事「畫畫」,豈料申請「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初選過關,複選失利,信心受創和經濟中斷的雙重壓力下,靠著宗教信仰挺過晦暗,堅持繪畫創作之路。

他起初以素描為主,在不同經歷和多方觀摩的刺激下,畫風有了變化,現在擅長分割、組合、重組等技法,作品色彩鮮明飽和,形象溫潤和善,洋溢對族群與土地的熱愛,漸漸被在地學校看見,講座、展覽乃至外縣市大型公共藝術創作邀約接踵而至,二○一三年成立藝術工作室,妻子林蘋玉是其藝術經紀人。

創作復興區多項公共藝術品

復興區數個知名景點有米路的公共藝術作品,像是溪口部落市集、新溪口吊橋的壁畫,主題有泰雅女孩曼妙舞姿、織布技能、吹傳統口簧琴,及泰雅男性勇敢純熟的狩獵技能;羅浮溫泉湯池的公廁壁畫,詮釋泰雅族大嵙崁群的標準服飾與裝扮,男子腰際配獵刀,刀的運用技能是男子必備的條件,女子衣著織紋精湛與否,就可辨識她是不是聰明勤奮及值得稱讚。

盼成立部落美術館傳承文化

米路夫妻倆去年底在角板山商圈開了一家泰雅料理餐廳,店裡掛滿米路的畫作,及其原住民主題攝影作品,宛如藝廊,甫以執導電影《哈勇家》獲得第五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日前專程來吃美食、賞畫作、聊電影。

米路近年積極運用社群平台,在Facebook、部落格上傳作品或活動資訊,參與大型裝置藝術創作,進行作品授權或品牌設計,也致力培養原民小畫家,目標在部落成立小型美術館,爭取政府扶持原住民藝術產業,讓泰雅文化能代代傳畫下去。

在泰雅故事公園的大型裝置藝術「生笙不息」。(記者李容萍攝)

在泰雅故事公園的大型裝置藝術「生笙不息」。(記者李容萍攝)

「米路.哈勇」繪畫濃濃泰雅風情,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記者李容萍攝)

「米路.哈勇」繪畫濃濃泰雅風情,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記者李容萍攝)

「米路.哈勇」繪畫濃濃泰雅風情,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記者李容萍攝)

「米路.哈勇」繪畫濃濃泰雅風情,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