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死亡率 保護重症長輩/專家建議接觸前先快篩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評估,死亡人數單日不會再往上衝,並且有望兩週後就逐步減少。 (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楊綿傑/台北報導〕連續三天本土染疫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專家表示,這是反映之前較多人染疫的情況,隨著本土疫情已逐漸從高原往下走,評估死亡人數過兩週後就會逐漸減少;也有專家提醒,重症的長輩有一半機率可能會死亡,如果要壓低死亡人數,建議如果要接觸長輩,最好先快篩。
本土疫情已從高原往下,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台灣疫情因為是緩升後到高原,且單日染疫人數未破十萬,勢必也會緩降,目前台灣已在丘陵的階段,不過由於才剛過高點,現在的死亡人數會反映之前高原染疫的情況,但他評估,死亡人數單日不會再往上衝,並且有望兩週後就逐步減少,甚至到七月底後,有機會染疫人數大幅降低,「雖然台灣也付出了一定代價,還是有近三千人過世,但可以說台灣已經走過這一波。」
反映高原期 2週後死亡數可望下降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也表示,近期死亡人數增加就是反映之前疫情高原的情況,評估過兩週後死亡人數有機會可逐漸下降,不過各大醫院的加護病房現在還都是滿床,加上大部分病逝者都是長輩,最好先快篩且做好清潔消毒後,再跟長輩接觸。
對於死亡率升高,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分析,目前每日病例雖然在六萬到八萬左右,但實際上應存在著為數不少快篩陽卻未通報者,而死亡數字又比較容易被偵測,就會形成這個狀況。此外,從染疫、重症,到死亡,需要經過一些時間,即便整體疫情下降,但死亡數的下降會慢一些。
施信如表示,以國外經驗而言,大概要歷經三個月左右較嚴峻時期,套用在台灣,時間點大約在本月底或下個月初有望慢慢降下來,加上疫苗涵蓋率越來越高、治療及用藥的經驗也越來越多,未來搭配高危險群接種第四劑、次世代疫苗購買、備藥足夠等,疫情、死亡率都會再降低,逐漸走向共存。
黃立民提醒,接下來可能會有部分確診者出現長新冠症候群,提醒有類似症狀的民眾要善用整合門診,「長新冠幾乎都會好,只是時間或長或短。」
林孟志也指出,現在大家要逐漸調整並學習跟新冠病毒共存,建議指揮中心可逐步向民眾宣導,如何注意通風、自我保護等事項。
對於死亡率升高,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分析,目前每日病例雖然在六萬到八萬左右,但實際上應存在著為數不少快篩陽卻未通報者,而死亡數字又比較容易被偵測,就會形成這個狀況。(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