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事後校正回歸 國外公衛統計常見

「校正回歸」引發病例數大增問題,在國外亦曾引起討論。(路透檔案照)

「校正回歸」引發病例數大增問題,在國外亦曾引起討論。(路透檔案照)

2021/05/23 05:3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因「校正回歸」引發病例數大增問題,在國外亦曾引起討論,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二○二○年九月十五日就報導,蘇格蘭政府承諾加強檢測分析能量,避免未來「回歸校正」的案例暴增。加拿大安大略省當局今年二月因為整合與省會多倫多市的數據系統,單日確診一下暴增近兩千個病例 ,包括大約三百個高估的案例。

BBC在報導中指「校正回歸」問題根由,不是檢測數量的多寡,而是分析檢測結果的實驗室處理量不足。

英美瑞士等國 修正數據不只一次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上的統計資料,從去年疫情爆發之初,到今年二月的資料,包括美國、瑞士、英國等國均不只一次事後修正先前統計數據,顯示這是公衛病例統計上常見情況。

德國全國防疫主管機關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Robert Koch Institute)從去年二月疫情爆發以來每天公布新增確診數字,都會強調由於行政作業、核酸檢測(PCR)研判需要時間,確診案例可能是好幾天前就已感染。

因為時間差等問題,德國去年五月起改用過去七天每十萬人口的新增確診人數,作為判讀疫情標準。去年德國第一波疫情時,七天發病率只有個位數字,年底第二波疫情期間飆高到兩百,少數地區超過三百。目前,德國每天新增確診數字仍有七千人,但七天發病率降到七十以下,與四月最高的一六O相比,疫情顯著緩和。

再以美國田納西州衛生部四月十九日數據公告為例,清楚載明多所診所回報校正回歸後約三千二百個確診病例,其中一些數據追溯到今年一月。公告寫明,「此一數據的不規則性,是大量數據湧入該系統的結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