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台南》神社守護獸 全市現存7對

忠烈祠牌樓下的狛犬(阿型),擺放形式推測受到漢文化的石獅子影響。(記者劉婉君翻攝)

忠烈祠牌樓下的狛犬(阿型),擺放形式推測受到漢文化的石獅子影響。(記者劉婉君翻攝)

2020/11/02 05:30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狛(音同博或破)犬」是日本的神社守護獸,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調查,全市目前現存的狛犬不多,僅7對而已,為珍貴且亟需保存的神社相關文物,將持續進行系統性調查研究、輔導及教育推動,修復及保存文物。

南市現存的7對狛犬,除南區台南忠烈祠祠堂前的兩對外(原台南神社),還有新化忠烈祠(原新營神社)、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原總爺社)、鹽水區岸內國小庭園(原岸內社)、善化區善化糖廠中山橋頭旁(原灣裡社)及台南大學文薈樓倉庫(原台南師範學校校內社)。

忠烈祠堂前銅質遭水侵鏽凹

其中,在台南忠烈祠祠堂前方的銅質狛犬,因屋簷落水、保存環境條件較差影響,部分區域出現銅鏽、凹陷,文資處最近已輔導管理單位民政局進行清潔、除鏽及修補保護層等基礎修護,以減緩文物的損害。

文資處表示,除了銅質狛犬,忠烈祠牌樓下方還有一對石質狛犬,均為原日治時期台南神社設施的一部分。當時台南神社的腹地約為現今的台南美術館2館及忠義國小,1946年台南神社改為忠烈祠,1969年遷建至南區現址,狛犬也一併遷移至此。

與漢石獅子造型、擺設皆不同

文資處指出,狛犬為守護神社的靈獸,又有「高麗犬」的別稱,通常成對設置在神社的入口或本殿前。和漢文化的石獅子最主要的差別除了造型之外,擺設方式也有不同,石獅子為身軀朝前方式擺放,狛犬則是左右相對,面對入口的右側為閉口的「吽(音同轟或ㄡˊ)」,左側為開口的「阿」。不過,忠烈祠牌樓前的狛犬,擺放形式與神社的規則有所出入,推測是受到石獅子擺設方式影響。

忠烈祠祠堂前的銅質狛犬(吽型),為原日治時期台南神社設施的一部分。(記者劉婉君翻攝)

忠烈祠祠堂前的銅質狛犬(吽型),為原日治時期台南神社設施的一部分。(記者劉婉君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