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海研1號首次國際遠航 開啟海洋大氣整合研究新章

新海研1號首航帛琉19日返高雄港,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與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登船慰勞相關人員,首航任務由6校師生組成,執行西太平洋海域、黑潮、西菲律賓海海床運動等科研觀測。(國科會提供)

新海研1號首航帛琉19日返高雄港,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與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登船慰勞相關人員,首航任務由6校師生組成,執行西太平洋海域、黑潮、西菲律賓海海床運動等科研觀測。(國科會提供)

2024/04/19 15:28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首艘自造研究船「新海研1號」,首次遠航任務至帛琉靠泊馬拉卡港,共歷經24天、2500浬,今(19)終於返航,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指出,這是台船國造研究船在大氣及海洋聯合探測的新里程碑,將開啟台灣海洋與大氣學界整合研究新篇章。

林敏聰表示,新海研1號為台灣自造研究船,2020年7月啟用,由台灣大學營運管理,林並指出,台灣未來海洋科學特別需要「跨域合作、團結創新」,海洋科學研究對於台灣的重要性不亞於半導體。台大副校長廖婉君也肯定相關同仁的付出,她認為該航次代表台大在大型研究船營運管理的一大進展,期許未來能為海洋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國科會指出,新海研1號首航任務,為執行國科會補助「航向藍海綱要計畫」、「黑潮與紊流交換實驗計畫」及「西菲律賓海海床運動觀測計畫」的聯合航次,參與的研究團隊由台大、中央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及台灣海洋大學等6校師生組成。

新海研1號首航的科學主要任務包含:協助國內大氣研究團隊定時施放探空氣球,並透過加裝的大氣科儀設備,進行全程空氣品質監測、降雨紀錄及雲層資訊;進行中尺度渦旋、黑潮、北赤道洋流的觀測;回程進行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回收及重力、水深的探測。

國科會進一步說明,這次航次收集的資料,將有助於提升對西北太平洋大氣環境,改善大尺度海洋預報模式的模擬結果。另外也將透過西菲律賓海盆地海床變形量、水深、重力和底質剖面等調查,研究海床地震運動和海嘯的物理機制。並持續提升海洋數值模擬及氣候變遷相關模擬的精準度,協助預測全球暖化趨勢及海洋藍碳的分布與變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