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澎湖馬公觀音亭「清代古殘鐘」修護了 風華再現送回

馬公觀音亭古鐘,經專業修復後送返觀音亭。(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馬公觀音亭古鐘,經專業修復後送返觀音亭。(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2023/12/29 16:30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執行「澎湖縣列冊追蹤文物澎湖觀音亭古殘鐘緊急搶救計畫」,委託堇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修護,歷時2年完成,運回保存於澎湖觀音亭廟埕鐘亭。

古鐘原安置於磚砌鐘亭內,玻璃密封,不易觀察,口緣已殘,殘件掉落地面,全件呈棕色,可能為原施作棕漆或長年鏽色。鐘亭面海,亭內濕度鹽分高,夏季強烈日照,鑄鐵古鐘嚴重鏽蝕、殘片斷裂,不易保存。古鐘今年運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進行科學檢測及維護。

古鐘表面產生劣化外來汙染物,微噴砂除去表面疏鬆鏽層、氯鹽,但鐘體已嚴重鏽蝕,部分已成殘片碎屑,塗敷凝膠脫氯;而鈍化及封護可達減鏽、緩蝕之效,增強保護塗層。在藝術性修護上,將未變形古鐘碎塊拼合並填補孔隙,最下層置支撐環避免碎塊脫落。

為完成現地保存,將原鐘亭密閉式玻璃鋁窗改為可開關式,玻璃上貼抗紫外線貼膜,讓光照影響降至最低,內部設置恆濕設備,完成修護工作並改善保存環境。古鐘經維護後,中段陽鑄銘文「澎湖觀音亭」清晰可見,但因嚴重生鏽,多數銘文已缺失,下方弦紋僅略見銘文記事。

根據《澎湖廳志》記載,這座古鐘最有可能立於光緒16年(1890)之後,最遲不晚於光緒19年(1893),銘文可能記載吳宏洛出資修建觀音亭,後經署理記名總兵官王芝生經手,並由候補知府朱上泮為文記事。

古鐘不堪歷史摧殘,出現底質破碎。(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古鐘不堪歷史摧殘,出現底質破碎。(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