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日本排放含氚核廢水將滿1年 核安會高市啟用生物氚分析實驗室

核能安全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生物氚分析實驗室」啟用。(記者洪定宏攝)

核能安全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生物氚分析實驗室」啟用。(記者洪定宏攝)

2024/06/17 14:46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日本去年8月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至今將滿1年,雖然台灣尚未發現異狀,但核能安全委員會今天在高雄市啟用「生物氚分析實驗室」,新增的2部儀器,將於下半年開始檢測近海及遠洋漁獲,每件樣品大約3天可知結果。

核安會「生物氚分析實驗室」設在高市鳥松區的輻射偵測中心,中心主任陳志平表示,核安會與衛福部食藥署合作推動「生物氚檢測量能提升專案實施計畫」,從現有的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再增加輻射偵測中心及高市衛生局,3處實驗室的檢測量能,將從每年500件提升到2000件以上。

陳志平強調,輻射偵測中心原本就已檢測食品及海水氚,現在增加檢測魚體的「生物氚」,但不限制近海及遠洋漁獲,檢測結果都會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公布。

輻射偵測中心表示,魚體樣本經過冷凍乾燥,在低溫、真空狀態下,新機器將冷凍後、凝結在魚體的水分,昇華為水蒸氣,取得「凍乾萃取液」添加試藥,再經過蒸餾、純化等程序,冷藏後再由儀器分析氚含量,前後大約3天得知結果。

日本去年8月開始排放含氚的核廢水,台灣為了監測氚水對漁獲的影響,隨即檢測海水氚及魚體生物氚,並對外公布結果,但至今未發現異狀。

檢測生物氚的最新機器。(記者洪定宏攝)

檢測生物氚的最新機器。(記者洪定宏攝)

位於高雄市鳥松區的輻射偵測中心。(記者洪定宏攝)

位於高雄市鳥松區的輻射偵測中心。(記者洪定宏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