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胡育誠基因編輯藍綠菌捕捉CO2 生產化工原料達淨零減碳

國科會工程處長李志鵬(左)與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記者吳柏軒攝)

國科會工程處長李志鵬(左)與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記者吳柏軒攝)

2023/09/06 12:59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化工業生產原料,用化學法需高耗能、高碳排,國科會推動淨零減碳相關計畫,如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開發基因編輯「藍綠菌」CRISPR技術,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高價值的生質化學品,可當尼龍、潤滑油、香料、防腐塗層等原料,不僅達綠色化學效益,也是未來化工減碳趨勢,目前已申請多國專利,後續將推產學合作與技轉。

胡育誠表示,化工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無所不在,目前生產有化學法、生物法等,但化學法用催化劑加上高溫高壓,導致高耗能與高碳排,生物法則是常溫常壓具低耗能及環保效益,未來氣候變遷下,化工亟需轉型。

胡育誠指出,生物法中,從2012年基因編輯技術(CRISPR)誕生,這項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就在學界發揚,自己2013年投入創新,利用基因改造與代謝工程技術,改造大腸桿菌、藍綠菌等,生產化學原料,其中藍綠菌生長快、生產速率高,實驗證實可大幅提升目標產物「琥珀酸」11倍產量,且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有固碳效果。

胡育誠指出,傳統化學法還有爆炸風險、成本高昂、環境汙染等問題,生物轉化法成最佳替代方案,全球領導廠商在中國,該國已投入30年之久,但台灣急起直追,自己3、4年間投入,目前實驗室產能每公升發酵槽可得2公克目標產品,與對岸世界第一的公司並駕齊驅,其他國家如美國、德國等大型化工廠也正在轉型。

但胡育誠坦言,藍綠藻生產轉換的過程還不夠快,目前約7到9天,未來考慮從本土篩選其他菌株,或更新相關製程與技術,相關技術已申請美國、中國、台灣等專利,也有廠商進行接洽合作,未來將申請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相關論文也已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

國科會工程處長李志鵬表示,面對2050淨零碳排挑戰,工業需更加節能減碳,改造微生物代謝路徑,可用在許多重要化學生產上,也是化工業轉型必經之路,胡育誠團隊透過國科會「產學大聯盟」、「中堅躍昇研究計畫」及「特約研究計畫」支持,未來將持續協助學界創造更低碳排、低節能技術,讓化工產業改頭換面。

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左1)與研究團隊合力鑽研基因編輯技術,將大腸桿菌、藍綠菌等改造,可投入生產生殖化學品,可望達到化工產業未來綠色低碳的轉型。(記者吳柏軒攝)

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左1)與研究團隊合力鑽研基因編輯技術,將大腸桿菌、藍綠菌等改造,可投入生產生殖化學品,可望達到化工產業未來綠色低碳的轉型。(記者吳柏軒攝)

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手持透過實驗室製造的化工產品,是透過基因編輯改造微生物,發展出創新的生質化學品,產能與世界第一的公司並駕齊驅。(記者吳柏軒攝)

清華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胡育誠手持透過實驗室製造的化工產品,是透過基因編輯改造微生物,發展出創新的生質化學品,產能與世界第一的公司並駕齊驅。(記者吳柏軒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