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家庭納入照護 7醫院試辦/鎖定初次罹癌一年內個案 由醫療團隊介入提供所需支持
國健署今年起推出「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目前初步鎖定初次罹癌一年內個案家庭,由7家醫院試辦。(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一年新增十二萬名癌症病人,衛福部國健署今年起將抗癌戰線從「個人」延伸至「家庭」,推出「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提供癌友家庭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目前初步鎖定初次罹癌一年內個案家庭,由七家醫院試辦。
5年存活率62% 轉為慢性病化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內癌友五年存活率從二○○五至二○○九年的五十.二%,成長至二○一七至二○二一年的六十二.一%,顯示癌症防治成效提升,癌友與癌症共存時間延長,逐漸轉為「慢性病化的照顧」,人數也持續增加,因此照顧模式要提供更完整的面向。
吳昭軍指出,罹癌者會造成家庭問題,如何讓癌友面對治療過程、經濟負擔、繼續治療,以及適應日常生活的改變與重回職場的調適等,都是持續抗癌的動力與關鍵因素。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從癌友服務發現,癌友確診時的年齡、家庭角色及地位等,會造成病人及其家屬心理上不同的影響,此時心理介入及支持相當重要,尤其對初次罹癌個案可加強評估與介入,進而發展出「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
林莉茹說明,初步鎖定初次罹癌一年內的癌友家庭,以醫療機構為中心,由心理師、社工、相關醫療人員及個案管理師等組成醫療團隊,經由門診、住院、社區等多場域介入,增進癌友心理健康,並對其家庭一併納入評估與照護,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提供各項所需支持。
依癌別、醫院特性發展照護模式
林莉茹指出,主要以不同癌症類別、不同醫院特性發展照護模式,像有些醫院開設癌友家人支持性團體,若心理師互動評估家屬有個別需要,就會提供諮商,或以初次罹癌及正在化療常見問題、壓力及情緒反應為主軸,設計團體主題討論,透過專業人員或家屬之間彼此分享照護經驗,降低焦慮感受。
國健署今年補助七家醫院試辦,涵蓋北、中、南、東,包含馬偕醫院提供乳癌、頭頸癌、大腸癌、婦癌、肺癌;亞東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提供頭頸癌;羅東博愛醫院提供頭頸癌、肺癌、乳癌;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頭頸癌、乳癌;高雄榮總提供頭頸癌、乳癌、婦癌;以及成大醫院提供兒童癌症等病人相關照護;每家醫院經費一百萬元。
台灣全癌症新發個案5年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