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5-17 ℃

北市忠孝東路人行環境改善 行穿線將離路口遠一點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推動忠孝東路(建國南路至復興南路之間)的人行道改善,將路口的人行道拓寬、行穿線退縮、分隔島設置庇護停等區,以及無障礙設置,翻轉過去以車為主體的道路設計,預計明年3月完工。 (模擬圖,台北市政府新工處提供)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推動忠孝東路(建國南路至復興南路之間)的人行道改善,將路口的人行道拓寬、行穿線退縮、分隔島設置庇護停等區,以及無障礙設置,翻轉過去以車為主體的道路設計,預計明年3月完工。 (模擬圖,台北市政府新工處提供)

2023/07/27 17:13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推動忠孝東路東西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第2階段將進行建國南路至復興南路之間的人行道改善,將路口的人行道拓寬、行穿線退縮、分隔島設置庇護停等區,以及無障礙設置,翻轉過去以車為主體的道路設計,預計明年3月完工。

新工處共同管道科科長洪維聰表示,第2階段延續之前已經完成的忠孝東路1段至3段周邊人行環境,續推動建國南路1段至復興南路1段間的路段,以符合最新人本道路規範,包含植栽帶、透水鋪面、服務機能最大效益化的韌性道路,人車動線的介面考量未來智慧設施彈性的智慧道路為目標。

洪維聰說,具體作法主要是調整十字路口的人行環境,包括行穿線後退遠離路口,讓垂直向的車輛轉彎時看到行人的視角變大,不會因為A柱擋住視線;退縮後的行穿線對應的人行道拓寬,讓步行穿越馬路的距離縮短,並將中間的分隔島開闢為庇護停等區,發揮保護行人的功能。

人行道拓寬勢必影響原有車道寬度,洪維聰表示,第1階段推動時曾進行交通流量跟道路服務水準模擬,舉辦現場說明會,當時民眾的確有疑慮;但從完工後的數據資料分析,並未發生所擔心的塞車家具情況。這也是翻轉了過去以車輛為主的道路設計,改以人本為主。

另一方面,過去機車格都放在人行道上,常有機車騎上人行道與行人爭道,新設計的人行道都會開設機車停車彎,讓機車直接進停車區;也要調整人行道線型漸變,方便公車進出站,盡量減少對後方車輛的干擾而造成阻塞。

洪維聰表示,忠孝東路是台北城早期發展的市區街道,沿線保留許多文化及產業的痕跡,如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瑠公圳公園、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等,經由歷史空間再生利用,展現不同時代共存的風貌;現今商圈林立,匯集不同產業,是台北市的重要示範道路,推動道路兩側人行空間改善,具有指標意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