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場與航道高敏感區域重疊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環評初審未過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全風場範圍約439.6平方公里,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約7.4平方公里,後期發展區視後續主管機關公告而定。(取自環評書件)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全風場範圍約439.6平方公里,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約7.4平方公里,後期發展區視後續主管機關公告而定。(取自環評書件)](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04/10/4266065_1_1.jpg)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全風場範圍約439.6平方公里,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約7.4平方公里,後期發展區視後續主管機關公告而定。(取自環評書件)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環保署今(10日)召開「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環委要求釐清此案的後期風場範圍是否與航道高敏感區域重疊,若最後僅剩第一期發展區7.4公里可開發,建議仔細評估開發效益;海纜、陸纜位置可能與白海豚與石虎棲地有所衝突,應研擬具體減輕措施,全案須補正再審。
開發單位京威風力發電公司表示,「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位於苗栗縣外海海域,離岸距離約5至20公里,水深介於45到65公尺;全風場範圍約439.6平方公里,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約7.4平方公里,後期發展區視後續主管機關公告而定。風機規劃採單機發電量11至21MW,全期風機數量最多164部,總容量不超過1.8GW,第一期最多16部,總容量不超過328MW。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研究員吳斐竣指出,該風場後期開發區與經濟部公布的高敏感區域的「南北通行航道」有所重疊,不符風場與高敏感區域重疊的規定,經濟部卻違反自己公布的規則,將此案送入環評審查。對此,環委也要求開發單位釐清風場開發範圍是否符合經濟部相關規定,並刪除環說書中不符規定範圍。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表示,現在白海豚只剩下約莫60隻,此開發案離白海豚重要棲地最近距離僅1.5公里,卻沒有提出任何打樁噪音對至白海豚重要棲地邊界的模擬值,無法有效證明打樁噪音不會對白海豚有任何影響。
有環委直言,現在僅有第一期發展區較明確,後期發展區都還是未知數,但第一期開發面積面積僅約7.4公里,「這麼小的開發範圍,也放不下幾支風機」,然而一般風場開發都要有一定的經濟規模,至少要300到500MW,建議仔細評估或調整開發期程。
環委也指出,海纜鋪設位置可能與白海豚棲地有衝突,要求補充海纜鋪設的路徑、鋪設深度,以及與其他海管交錯時保護措施等具體規劃,並針對海域水質、海床、底棲生物棲地的影響,研擬減輕措施。
由於該計畫的中段及南段陸纜附近曾調查到有石虎出沒,環委也要求補充陸域工程施工範圍與石虎重要棲地的套疊分析,並評估避開石虎熱區、研提石虎生態影響減輕對策。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原以全風場範圍439.6平方公里進行評估,但為避開公告敏感區及國防區位,改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被砍到剩7.4平方公里。(取自環評書件)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原以全風場範圍439.6平方公里進行評估,但為避開公告敏感區及國防區位,改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被砍到剩7.4平方公里。(取自環評書件)](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04/10/4266065_2_1.jpg)
「苗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原以全風場範圍439.6平方公里進行評估,但為避開公告敏感區及國防區位,改採分期開發,第一期發展區被砍到剩7.4平方公里。(取自環評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