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解謎腦神經疾病 科學家成功將「人腦組織」植入鼠腦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在老鼠的大腦裡植入人類神經元(亮綠色),試圖解開自閉症等腦神經系統疾病的謎題。(圖片來源:史丹佛大學)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在老鼠的大腦裡植入人類神經元(亮綠色),試圖解開自閉症等腦神經系統疾病的謎題。(圖片來源:史丹佛大學)

2022/10/13 20:5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成功將「類人腦」(brain organoid)神經元植入幼鼠腦部,觀察其腦部組織發展,這是生物工程驚人壯舉,可提供更真實的模型,最終用在研究自閉症、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等神經性退化疾病,甚至測試新療法的有效性,但也引發倫理爭議。

7年前,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用人類的皮膚細胞製造幹細胞、培育出為類似大腦灰質的組織,然後將這個腦組織植入約100隻新生幼鼠的頭骨,由於這些老鼠的免疫系統較弱,因此沒有產生移植後的排斥現象。

研究顯示,移植到幼鼠體內的「類人腦」神經元可發送訊號,並對幼鼠鬍鬚捕捉到的環境線索作出反應。該研究證明,從人類幹細胞中生長的神經元可以與活囓齒類動物的神經細胞結合,或可為人類大腦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方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10日出刊的「自然」(Nature)期刊。

《美聯社》報導,過去實驗中,曾將人類神經元移植到囓齒動物身上,但通常是成年動物。主導移植實驗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帕斯卡(Sergiu Pasca)說,這次是首度將這種類器官細胞植入幼鼠腦部,而且是由皮膚細胞建構,不必取用真正的人腦,希望證明這些植入的人類神經元會影響動物發育。

為了觀察這移植技術的實用性,團隊移植了兩種「類人腦」細胞到幼鼠腦部兩邊,一種取自正常人,另一種取自提摩西症候群(Timothy syndrome)患者身上。提摩西症候群是基因缺陷病,患者有先天性心臟病、自閉症等,通常活不過兩歲半。

植入5到6個月後,這兩種神經元細胞果然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團隊說,接下來,他們將從自閉症和思覺失調症患者身上培養「類腦細胞」,做類似實驗,希望能夠觀察出這兩種疾病影響腦部的情況。

不過,這類動物實驗引起倫理討論,但帕斯卡教授強調,受試的老鼠沒有出現焦慮或痛苦,他期望從實驗室裡的老鼠大腦就能夠成功研究、理解人腦的問題,而植入的組織並非完整器官,幾乎不可能提供更高階的認知功能。

基於倫理和動物福利,他反對將研究轉移到黑猩猩、猴子等與人類演化近親的靈長類動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