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高中改善福德祠周邊環境 打造剪黏土地公文化牆

雙溪高中校園內130年的土地公廟周邊環境改善完成,讓長者可友善親近土地公。(雙溪高中提供)
〔記者盧賢秀/新北報導〕新北市雙溪高中校園有座130年的「麻竹坑福德祠」,學校與社區創生工作者及在地青年藝術家,共同改善周邊環境,以剪黏藝術打造一面土地公文化牆,改善工程今天完工,讓社區年長者、居民可以友善親近土地公廟,讓學校內的土地公也很文青。
雙溪高中校長葉俊士指出,「麻竹坑福德祠」建於1892年,由當地仕紳、墾民集資合建,後來因為學校校地擴建就納入校園中,平時社區民眾、師生也來拜拜,連結了學校與社區居民的情感,更是所有雙中人共同的記憶。
「麻竹坑福德祠」周邊環境並不是很親民,部分行動不便走無法抵達,雙溪高中與長期經營地方創生的雙溪注腳工作室合作提出「土地公雙溪學」歷史空間活化改造計畫,獲得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的社區環境空間營造經費補助,改善周邊環境。
葉俊士指出,除了改善地坪、設休憩座椅、水槽及增置友善坡道,學校和在地傳統工藝藝術師,透過美術課程與師生一起創作剪黏土地公文化牆,運用閩台地區寺廟建築的剪黏藝術,創作歷史與自然生物;並引用建築師劉憲宗研究調查石造小土地公廟的資訊,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社會科教師群合作,建置石造土地公與古道歷史地理的解說,成為學校的上課場域,也讓遊客可以更了解淡蘭古道雙溪文史脈絡,進行深度旅遊。
葉俊士表示,社區高中的使命之一是結合地方特色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培育孩子愛鄉愛土的精神,此次計畫讓學生在藝術方面體驗到傳統工藝之美,深化認識在地豐富的文史資源,也形塑地方創生課程,加強學生在地認同與自信心,校園也變得更美麗了。

雙溪高中130年歷史的「麻竹坑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完成啟用。(雙溪高中提供)

雙溪高中師生與在地傳統工藝師一起創作剪黏土地公文化牆。(雙溪高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