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管法修正草案納2050淨零排放 環團肯定
環團今天上午召開「淨零競逐已起跑,台灣加速上跑道」記者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提供)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環保署今天提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擬將法案名稱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同時納入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徵收碳費專款專用等面向,獲得環團肯定,但環團也認為,碳費不該只是環保署用來做氣候變遷的小金庫,應作為政府各單位推動氣候變遷政策的資源。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說,《氣候法》中一定要將碳費的用途定清楚,一定要納入「公正轉型」,不只輔導高碳排產業勞工與週遭社區獲得有尊嚴的綠色工作,也要降低減碳政策對居民的環境與社會衝擊;同時政府也應儘速成立跨部會的「公正轉型」工作小組,比照蘇格蘭的公正轉型委員會,研究各國案例與台灣本土的衝擊評估,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否則未來減碳只會越來越困難。
在氣候變遷調適的部分,林彥廷認為,目前還很不足,應將碳費的部分納入調適政策,不然到時候產業轉型、被迫關廠,勞工、居民可能會因而反對氣候政策,「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狀況」;他強調,碳費要用在居民身上,而不是回饋給排碳大戶。
另外,林彥廷也希望《氣候法》納入公民訴訟條款,讓關心環境正義的民眾,能透過法院的審理機制及平台,和政府對等的討論落實氣候變遷的議題,「不要當訴訟是洪水猛獸,讓NGO、公民社會督促政府,才會進步的目標。」另外,他認為,各部會的權責要寫清楚,不然沒辦法解決問題,「目前從法律的角度看起來很不明確」。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則說,他很肯定環保署將2050淨零排放入法,且這次也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機制,各級政府須公開各項溫室氣體減量及因應氣候變遷計畫、方案與執行成果。
但魏揚認為,這次修法雖然將層級拉到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但還是不夠高,他對於未來永續會能否成功協調各部會保持懷疑。他說,應比照科技會報,才能打破各部會間的灰色地帶,改變先前不積極的態度,「否則架構層級看起來並沒有比之前的溫管法高多少」。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說,永續會的層級可以做很多事,「但要讓法令長出牙齒,需要明定各部會權責,讓各單位依法行政」。他也指出,在氣候變遷調適的部分,涉及暴雨防洪措施等基礎建設,已超越環保署權責,應由國發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