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竹市古琴製作、傳統建築彩繪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傳統建築彩繪」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傅栢村。(文化局提供)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傳統建築彩繪」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傅栢村。(文化局提供)

2021/09/05 10:46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傳統建築彩繪」、「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保存者分別為傅栢村、單志淵,並新增林瑤農為「玻璃傳統技藝」保存者。其中,古琴製作是率全國首次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至今,竹市已有6項傳統工藝列無形文化資產,包括玻璃傳統技藝、木雕、漆藝、螺鈿工藝、傳統建築彩繪、古琴製作。

新竹市已陸續登錄鏍鈿工藝的陳甫強、張茂森及張茂欽3位老工藝師和鑿花技術的蔡楊吉,分別為傳統工藝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的保存者。

文化局此次新增傳統建築彩繪的傅栢村、古琴製作的單志淵、玻璃傳統技藝的林瑤農是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文化局強調,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是中國古典音樂中重要樂器,過去是鎮殿安宅神器。出身竹市的單志淵,從小與父親學習江南絲竹、阮咸等中國樂器製作,其父更留下「與古齋琴譜」手抄版,他堅持傳統工序,投入琴音世界已逾40年。

單志淵會彈琴也會製琴,彈琴技藝上前後師承父親單宗儀、陳國興、李楓,跨越古琴兩大流派,其製琴遵循古法,堅持幾乎失傳的唐宋傳統,以傳統工法斫(音同著)琴,更有別於一般製琴師用現成配件,他的古琴製作都是手工製作,其所製作古琴也被占梅琴會林事樵、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鄭德淵校長等人收藏。

另傅栢村從事祠廟彩繪工作至今已60餘年,堅持使用傳統技術,自製各類漆刷筆、油灰料,以及擂金畫繪製,累積豐富的廟宇彩繪經驗,擁有傳統建築彩繪純熟的知識與技術,是少屬僅存熟稔工法的匠司,其兩子傅彥淵、傅彥勳也傳承其彩繪技藝。

而林瑤農是「玻璃傳統技藝」保存者,去年已獲臺灣工藝之家的林瑤農從事玻璃創作已超過40年,精通傳統坩堝窯爐「徒手吹製」與「徒手熱塑 」各項技法,且將技藝傳承兒女與新竹地區學子,是新竹少數家族共同傳承的玻璃工藝家族。

新竹市玻璃工藝師林瑤農被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玻璃傳統技藝」保存者。(資料照)

新竹市玻璃工藝師林瑤農被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玻璃傳統技藝」保存者。(資料照)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單志淵,其所製作的古琴都是手工且幾乎已失傳於世。(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單志淵,其所製作的古琴都是手工且幾乎已失傳於世。(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而單志淵是保存者。(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而單志淵是保存者。(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單志淵,其所製作的古琴都是手工且幾乎已失傳於世。(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今年再新增兩項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登錄「古琴製作」為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單志淵,其所製作的古琴都是手工且幾乎已失傳於世。(記者洪美秀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