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放流魚苗 可望替漁民帶入2000萬經濟效益
新竹縣新豐鄉昨天有場魚苗放流活動,希望幫助當地的海洋復育生態,也間接增加漁民收益。(圖由縣府提供)
〔記者黃美珠/新豐報導〕新竹縣新豐鄉今天有場魚苗放流活動,縣府農業處跟漁業署合作、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在該鄉的海岸放流約104萬尾、長度2公分以上的「四絲馬鮁」,縣府漁牧科表示,這個放流活動除希望能因此增加當地海域的生物物種、健全海洋生態系,也可望替當地漁民帶來約2000萬的經濟效益。
縣府農業處表示,這次放流的四絲馬鮁魚,在大海的生態位階屬於中低位階,在適合的地點放流,除具有生態修復功能,還有助提升當地沿海生物的資源量,及健全海洋生態系的生物結構。
該處表示,「四絲馬鮁」俗稱「午仔魚」,主要棲息於砂泥質海床,包括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是常見食用魚類,具高經濟價值。
而根據養殖經驗顯示,這種魚種每條長到200~300公克可以捕撈出售,大約需要8到10個月時間。若以50名漁民捕獲2000尾計算,每尾200元,這波放流活動可望替漁民帶入總共約2000萬的經濟收益,漁民平均1年收入可以增加至少40萬元。
農業處也表示,放流魚苗從養殖場運送到海洋途中,運輸車都配備有供氧設備,他們依照不同季節調節水溫,經專業評估後才採取人力傳遞水桶放流方式放流,以提升放流後的魚苗存活率。
新竹縣新豐鄉昨天有場魚苗放流活動,希望幫助當地的海洋復育生態,也間接增加漁民收益。(圖由縣府提供)
新竹縣新豐鄉昨天有場魚苗放流活動,希望幫助當地的海洋復育生態,也間接增加漁民收益。(圖由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