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PCR檢驗量能僅備不時之需 指揮中心:不會影響PCR費用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由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5月中旬,台灣本土爆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當時PCR檢驗量能緊張,許多科研單位採購高通量PCR篩檢平台,盼能擴增篩檢量能,其中也包含國內最高學術殿堂的中研院,不過中研院採購高通量PCR篩檢平台後,迄今卻未有檢體送到,指揮中心表示,科研單位的篩檢只有備不時之需。
隨著13日起國內部分場域的管制措施有放寬,且各產業也頒布相關防疫管理指引,其中演藝產業的防疫指引要求劇組定期須讓成員接受篩檢,雖然上月底衛福部旗下的部立醫院,還有榮總、軍醫院等PCR篩檢都降為1次3500元,但仍有不少人認為還是過高;另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之前也指出,若台灣疫情降級後,但因為疫苗施打率尚未達成全體免疫,因比照去年歐美模式,讓大學院校以及科研機構可自行執行PCR檢驗,以避免群聚感染的風險外,也能減少每次每人採檢就要3500元的費用支出。
此外,中研院上月也已經採購高通量篩檢平台,並獲指揮中心認證,但目前卻都未有檢體送到該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5月份由於本土疫情,有擴充篩檢輛,目前全台已有207家的指定檢驗機構,每天篩檢的最大量能可達12.4萬件,全台包含中研院在內共51家指定檢驗機構有高通量機台,隨著疫情趨緩,目前每天的篩檢量約2萬到3萬之間。
羅一鈞說,目前每天的篩檢量並不會用到極限的12.4萬,指出若之後有需要再大量篩檢時,才會用到中研院、國衛院等科研機構的檢驗量能,並指出自費PCR的費用上月底部立醫院等調降後,有許多醫院也跟進,他也說中研院的檢驗並非提供外界商業檢驗的來源,因此跟自費PCR費用是否降低不會有關聯性。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