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資訊將縮短至10秒發送 氣象局:新系統4/6上線

強震造成台南市永康維冠大樓倒塌。(資料照)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台灣地震頻繁,平均每年有多達36000次的地震活動,目前中央氣象局的地震預警系統最快可在地震發生15秒後對外提供震央資訊。氣象局長葉天降表示,未來將透過增加即時觀測站、調整測站分布密度等方式,將地震資訊發布縮短在10秒內,預計今年4月6日就能上線。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邀請交通部、國家通訊委員會報告「國家防災預測、監測及告警辦理情形」,並備質詢。
立委李昆澤表示,台灣每年平均地震次數多達36000次,其中700次為有感地震,目前科技仍無法預測,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觀測跟預警,以降低災害。李昆澤表示,若與日本比較,台灣相關災防告警系統仍不算周全,收到告警資訊的時間也比較長。
氣象局葉天降表示,新的地震預警系統預計今年4月6日上線,屆時台灣島內或是近岸地區發生規模4.5以上淺層地震時,可在地震發生後10秒完成初步震央資訊,包括發震時間、位置、震源深度與規模大小。此外,新系統也能縮小地震預警盲區,對距離震央30公里以外地區民眾提供預警時間,以在第一時間採取應變。
李昆澤也針對災防告警系統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說明現況。NCC主秘蕭祈宏表示,過去3G時代,從告警平台將災防告警訊息傳送到用戶端需要5秒,如今進入4G時代,已與日本相同,縮短在3秒內發出。未來5G時代初期還是會與4G混合使用,因此仍以4G傳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