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上皮癌發生率 台灣居全球之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吳文正教授表示,台灣泌尿道上皮癌 發生率世界第一。(記者張忠義攝)
〔記者張忠義/高雄報導〕乍聞泌尿道上皮癌,一般人都一知半解,但這個癌症卻是台灣的另類國病,南台灣又高於全國平均值,因南部人好用來路不明中草藥,若長期服用含有腎毒性「馬兜鈴酸」的草藥,更易罹患此種癌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吳文正教授表示,泌尿道上皮癌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在台灣,每年有將近4千人確診,其中腎盂癌和輸尿管癌因發病位置在上端泌尿道,因此又被合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是特別好發於南台灣的一種癌症!他說,依據調查資料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進一步分析,南台灣的發生率8.442,是全國平均值的1.35倍,此數據相當驚人,值得各界關注。
吳文正說,長期抽菸又亂吃中草藥,容易增加罹患泌尿道癌變的風險。而造成上泌尿道上皮癌的原因很多,抽菸、飲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與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以及經常接觸有機溶劑,例如含苯芳香胺類等,都是危險因子。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一名年過七旬的張姓老翁,每天抽菸3至4包,40多年來累積超過上百萬支菸,且中年後還自製土龍藥酒喝,直到最近因無痛性血尿就醫,檢查發現膀胱有許多顆小腫瘤匯聚成「一坨」,且右側腎臟遭侵犯40%,確診為「泌尿道上皮癌」,聽從醫師建議,戒除菸酒和檳榔,採取沒有健保給付的免疫療法。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表示,免疫藥物治療可透過喚醒自身免疫能力來消滅癌細胞,患者若使用後有效,此療效往往會持續很久,有助延長腫瘤不惡化的時間。
李經家又說,國內研究推估馬兜鈴酸引發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時間約7年,假設有人習慣自己抓藥來吃,就應特別留意,一旦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頻尿或排尿疼痛,可能是癌變的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和接受正確治療。
李經家主任進一步說明,免疫藥物治療的方式簡單,不一定要住院,且副作用少,對於合併嚴重腎功能不全,或是較為年長體弱的上泌尿道上皮癌患者,都是不錯的治療選項,建議患者不要放棄希望,及早與醫師溝通,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延緩疾病惡化。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表示,免疫藥物治療的方式簡單,不一定要住院。(記者張忠義攝)
提升國人對於「泌尿道上皮癌」的認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天說明防治觀念,免疫治療可解化療困境。(記者張忠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