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城隍廟入夜燈火通明 農曆6月6日補運時
馬公城隍廟入夜後燈火通明,原來是農曆6月6日補運時。(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位在馬公市鬧區的城隍廟,昨入夜後燈火通明,不少信眾扶老攜幼在廟四周摺紙錢拜拜,但卻又無人交談,原來是農曆6月6日補運時間,依照傳統習俗不能相互交談,避免運氣外洩,同時為了鄰近住戶安寧,深夜12時前結束。
列入國定古蹟的馬公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44年(西元1779年),曾經修建過數次,直至1993年修建,才奠定目前廟貌的基礎。城隍廟奉祀主神為城隍爺,俗稱「陰間縣太爺」,每年農曆5月6日城隍誕辰時,除了作醮之外,信眾也會捐獻白米及善款,作為濟助孤貧之用。
由於城隍爺為陰間縣太爺,執掌與人的禍福有直接關係,信眾認為城隍爺任務橫跨陰陽兩界,因此城隍廟消災補運信眾極多,希望能透過求禱後,城隍爺能赦其冤業,避免陰鬼糾纏,而每年農曆6月6日更是高峰期,許多偏遠鄉區的民眾,都會提早前往城隍廟補運,希望帶來1年的好運道。
民間補運的方式很多,有燒補運錢或買命錢,或者是請廟裡的值班道士來舉行消災補運的儀式,有些信眾也會自行準備好甜糯米飯一大碗,上面放置不剝蛋殼的熟雞蛋或荔枝,連同香及金紙、補運錢自行到廟裡補運,祈求全家大小平安順利。在燒完紙錢及補運錢後,將蛋殼剝掉,意味著將壞運脫去,最後在蛋上塗些許的香灰連同甜糯米飯帶回家食用,而返家途中不能與人交談,避免運氣跑掉。
一家人扶老攜幼,在城隍廟門前摺紙錢。(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