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青少年自評國際觀不及格 6成6考慮去東南亞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報告其青少年的國際觀調查,發現攸關台灣海域問題的「南海議題」上,僅17.9%的人答對,比例並不高。(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新南向宣傳有功?金車文教基金會進行青少年國際觀問卷調查,發現這群國中到大學的青少年,有6成6的人考慮到東南亞就學或工作,但面臨一帶一路、南海議題等卻達半數回答不知,呈現國際常識有大落差,更自評國際觀分數不及格,年齡越大分數還越低。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調查針對國中到大學的學子,共回收2501份有效樣本,分佈14個縣市、27所學校,信心水準與效度為97%,以各種國際觀的題目,來了解台灣年輕學子的國際視野。
調查發現,40.5%的學子認為除英語外,最需加強日語,並且超過半數最想渡假打工,其眼中的台灣關係則侷限在美國、日本、中國及韓國,認定的友善國家中,常幫台灣講話的非洲邦交國與中南美洲並沒有受到多數認同,僅14.8%與15.2%的學子認為友善。
且問卷也提到,中國一帶一路與南海議題等是否知情,竟有約半數學子都直接回答「不知道」,答對者僅佔10幾%;但在東南亞議題上,卻有66%學子考慮到東南亞就學或工作,研判與近年政府大力推廣新南向政策有關;最後學子給自己的國際觀整體評分,平均只有57.6分,並不及格。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受邀評論,他認為,其實其他國家青少年對國際事務也不見得很關切,不用太苛責,但在相關議題上確實有落差,如關乎台灣的一帶一路、南海議題等,多數學子不知道,的確值得警惕,另也可惜國際上對台灣好的邦交國不被學子認為是友善國家,反而認為友善者是日美韓等,是受到娛樂文化影響,但事實可能不然;也認為,學子想加強東南亞與日、韓語,但可能太侷限東亞,國際上第二多使用的是西班牙語,台灣應思考整體國家競爭力來培育語系人才。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學生黃人薏分享,高中時就曾到柬埔寨當國際志工,之後重視國際議題,但上大學後發現同學對國際冷門議題並不重視;而自己從事心理衛生研究,也投入東南亞新住民的相關心理追蹤,認為到東南亞就業也是未來不錯的選擇。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認為,從青少年的回答中可觀察並思考,台灣未來的國際發展,如不認識邦交國與南海議題,值得警惕。(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