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她考漁民證 不為捕魚而是為「牠」

    為了調查鯨豚出沒的海域及環境,余欣怡時常在大海中尋找牠們的身影。(記者許麗娟攝)

    為了調查鯨豚出沒的海域及環境,余欣怡時常在大海中尋找牠們的身影。(記者許麗娟攝)

    2017/10/21 12:00

    〔記者許麗娟/台東報導〕每年的4~10月是台灣東海岸賞鯨豚的熱門季節,最好客的花紋海豚、飛旋海豚,喜歡神出鬼沒的大翅鯨、虎鯨等,這些驚喜的背後,其實是靠著一群鯨豚調查員默默地追尋與記錄,透過他們的長年追蹤,才能了解鯨豚的作息、出沒的海域和時節。

    當一般女生都在努力防曬、美白時,皮膚黝黑的余欣怡卻樂於在烈日的汪洋大海中,當一位鯨豚調查員,余欣怡是一位聊起海洋、鯨豚,眼神就泛著光芒的大女生,愛海成痴的她,從在中山大學就讀時,就被大海的魅力所吸引。

    城市長大的她,人生轉捩點就從1998年西子灣發生侏儒抹香鯨母子擱淺事件而起,「發現牠們時,母鯨已經死亡,大家救起虛弱的侏抹寶寶,抱著牠、努力地想維持牠的生命。」即使14天後侏儒抹香鯨寶寶還是死了,但這次親近、照護海洋生物的經驗,讓余欣怡決心投入鯨豚研究及救援工作。

    鯨豚調查員不僅要拿著望遠鏡在海中找尋鯨豚,還要在搖晃的船上做航海紀錄、測量海水溫度、記錄海中廢棄物數量等,這些細節,都是為了了解鯨豚出沒的環境。余欣怡說:「最早出海都是搭漁船而非賞鯨船,為了上漁船做海上調查,我特別考了漁民證,在船上沒有課本,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每次出海都至少8小時,還不一定能發現鯨豚的蹤跡。

    鯨豚的種類非常多,台灣東岸海域最常出現的有花紋海豚、飛旋海豚、熱帶斑海豚,也有機會看到大翅鯨、虎鯨等,余欣怡說,海豚的背鰭就像人類的指紋,像花紋海豚的左右邊花紋都不同,鯨魚則看尾巴做辨識,通常拍攝影像做紀錄和辨別。而鯨豚的出沒,雖為東海岸帶來賞鯨的商機,卻也讓牠們面臨流刺網的傷害。根據調查,最高紀錄1年就有2、3,000隻鯨豚因此死亡。所以余欣怡也呼籲,如果消費者能拒吃流刺網捕抓的魚,也許就能從消費者端減少漁民使用流刺網捕魚的方式,降低對珊瑚礁、魚群及鯨豚的傷害,如此才能使海洋生物永續生存。

    哺乳類的鯨豚因為會浮出水面換氣,所以有機會在海面上發現牠們的蹤影。(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哺乳類的鯨豚因為會浮出水面換氣,所以有機會在海面上發現牠們的蹤影。(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有殺手鯨之稱的虎鯨。(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有殺手鯨之稱的虎鯨。(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飛旋海豚躍出水面時會旋轉身體,因而得名。(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飛旋海豚躍出水面時會旋轉身體,因而得名。(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2017/10/21週六「生活週報」。

    2017/10/21週六「生活週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