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小黑面琵鷺 今茄萣濕地野放

農委會特生中心人員今天下午將小黑琵帶到茄萣濕地野放,鳥籠打開,小黑琵緩步走出籠子四處觀望。(記者蘇福男攝)
〔記者蘇福男/茄萣報導〕1隻不到1歲大的小黑面琵鷺,去年12月底癱倒在茄萣魚塭,被熱心的漁民發現,通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援,歷經近2個月的療養,這隻編號T68的小黑琵,今天下午在茄萣溼地野放。
特生中心主任方國運表示,這隻小黑琵初到中心急救站時,因右翅被漁網勾傷下垂,無法飛行且食慾不佳,在毛祈鈞等獸醫師悉心照料下,小黑琵體重由1210公克逐漸上升到1278公克,胃口也變好,每天可進食約250公克的小魚,飛行訓練也超乎預期,評估整體健康狀況已達野放標準。
由於下個月開始,黑面琵鷺將陸續北返至繁殖地,為讓小黑琵早日返回野外融入原有的族群,因此特生中心今天下午選在茄萣濕地野放。
下午2時,方國運等人小心翼翼地打開鳥籠,小黑琵緩步走出籠子後,再往前走了幾步路,隨即展翅飛翔,現場遠觀鳥友攝影機「喀擦、喀擦」聲此起彼落。
方國運表示,小黑琵去年才出生,不到1歲,為目前救傷成功黑琵中年紀最小的,牠也將成為台灣標記的第68隻黑面琵鷺,因此其右腳編號為T68,左腳則掛上白、綠、白三色環。
方國運說,黑面琵鷺為台灣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的瀕危(Endangered)鳥類,全世界超過半數在台灣度冬,今年來台度冬黑琵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台總共紀錄到2034隻,其中,高雄近300隻,較去年增加3、4成,為全台黑琵增加最多的地區,代表溼地保育有成。
此次救援行動結合當地漁民、保育志工、市府及研究單位通力合作,顯示民眾對於黑面琵鷺保育已有共識。

小黑琵隨即展翅飛翔,尋找同伴去。(記者蘇福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