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場相機晶片」引爆相機革命!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陳良基與清華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黃朝宗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光場相機晶片」,能把拍攝場域的整體光段吸收,類似複眼概念紀錄影像,使用者後續便能調整對焦、景深等,預計將引爆攝影新革命。(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以後拍照不用對焦對半天了!台灣大學與清華大學花2年研發「光場相機晶片」,能在拍照當下紀錄現場所有光線,攝影師後製便可任意調整照片的焦距及景深等,未來能運用到手機等行動裝置,讓人人都可化身攝影高手。
台大副校長暨電機系教授陳良基與清華大學助理教授黃朝宗共組的研究團隊,花2年時間深入研究光場晶片,成功研發出以五視角光場視訊,取得場景深度,黃朝宗說:「就像是蒼蠅的複眼一樣」晶片處理器能同時記錄25個角度,並以電腦運算達到與人眼同樣功能。
陳良基認為,光場晶片突破以前相機僅能記錄單一焦段、景深的缺點,一次錄下所有光線效果,攝影者回家可以慢慢調整想要的焦點或景深,且晶片壓縮了其他相機元件,至少省下一半到1/3的空間,可讓未來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等更輕薄,雖改變焦段的鏡頭以有研發,但晶片處理器的技術台灣領先全球,已引起美國矽谷熱切關注,未來將引爆攝影新革命。
此外,台大電機系教授李嗣涔、呂學士與田維誠,與生醫電資所教授曾宇鳳等人共同合作,研發可攜式微機電氣體感測分析儀,能透過偵測呼氣分子,找出人體中可能的肺癌徵兆,也進行環境監測,用途極廣,呂學士說,未來若放在手機上,只要使用者吐一口氣,連接雲端系統分析,馬上就能知道肺部是否有病變,而過去類似的氣相分析儀大小至少跟影印機一樣,實驗雛形已做出15乘5公分的小型機種,攜帶相當方便。
2015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預計在明年2月22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台灣產學界已有15篇論文入選,除台大、清大等教授研究外,聯發科、台積電等業界菁英也推出研發,讓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精進。
台大電機系教授陳良基(中)與清大電機系助理教授黃朝宗(右)與研究團隊共同研發「光場相機晶片」,可讓照片隨時調整焦距、景深,更縮短手機鏡頭元件一半的面積,預計將引爆攝影新革命。(記者吳柏軒攝)
台大電機系教授呂學士(右)、田維誠(中)及生醫電資所教授曾宇鳳(左)和李嗣涔等人一起合作,研發可攜式微機電氣體感測分析儀,能透過偵測呼氣分子,找出人體中可能的肺癌徵兆,也進行環境監測,用途極廣。(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