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篇/大學招生不改 12年國教新課綱「玩假的」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點
記者林曉雲/專題報導
馬政府黑箱微調高中課綱引發社會動盪兩年後,終將撤銷回歸正軌。準政務委員林萬億宣布,攸關十六至十八歲學生育成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一○七年如期上路,但要「適性揚才」、培育「核心素養」,「降低必修、增加選修」,廣開特色選修課程,這些變動對高中老師形成空前挑戰。
課綱委員、全教總政策部副主任張文昌比喻,現在高中課程是依課綱「中央廚房」直接供應「套餐」課程,老師只加工和上菜;新課綱卻改成「提供各種選修菜色的自助餐」。另有學者擔心,目前的高中能提供多少「彈性」學習?考驗著教學現場的老師。但是,有老師直言,大學考試和招生方式如不能帶頭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恐是「玩假的」。
目前,台北市有五年六億領先計畫、新北市亦有旗艦計畫,要帶動老師學習課程設計;但張文昌估計,全國可以順利迎接新課綱的高中大概只有十分之一。高雄市瑞祥高中教務主任莊福泰也表示,全國各校準備工作落差很大。
新北市三民高中老師張文隆表示,大學考招如不改變,高中選修課程將會掛羊頭賣狗肉,開出「遊山玩水」選修課卻上地理教科書,城鄉、南北差距鐵定更大,貴族私校反而得利。
教育部規劃中的大學考招連動草案,目前較有共識的是「X+Y+P」申請入學方案,X是國英數學力測驗,擬比照托福,可考多次擇優使用;Y和現行指考類似,可採計術科;P是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
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表示,將在六月提大學招聯會討論草案,重點是要凸顯「高中學習檔案」的重要比例,外界擔心少數高中為了升學,會製作假成績,教育部正建置高中學習檔案庫,將更多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