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龍潭湖水位不足 圓吻鯝魚無法溯溪產卵陷危機
宜蘭縣龍潭湖圓吻鯝魚產卵。資料照。(李志文提供)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湖的圓吻鯝魚,每年端午節前後逆流上野溪產卵,但今年湖水位不足,加上周邊4條野溪,不是水量太少就是完全乾涸,鯝魚無法溯溪。龍潭社區憂心,無法上溯的鯝魚,只能在湖裡產卵,魚卵多會被大魚吃掉。縣府說,會派員了解野溪乾涸原因。
圓吻鯝魚是台灣原生魚種,俗稱「鯁仔魚」,分布在淡水河系及宜蘭地區河系湖沼,礁溪龍潭湖的圓吻鯝魚,每逢端午節前後,就進入繁殖期,成群鯝魚上溯到周邊野溪產卵,躲避天敵,魚卵經體外受精,兩、三天後孵化成魚苗,魚苗再游回湖裡成長。
圓吻鯝魚滿布野溪逆流而上,成為當地著名的生態奇觀,龍潭社區發展協會維護當地生態,並規劃生態園區,在一條終年有水的小野溪,設管狀河道及魚骨阻流結構,提升水位助鯝魚上游,也方便民眾就近觀察。
龍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龍潭村長李志文表示,每年約有4梯次產卵魚群,梯次之間相隔約10天,但今年6月11日降下大雨,出現首梯「先頭部隊」之後,沒有魚群接續上游。
李志文解釋,今年初乾旱,端午節前雖有陣雨,但整體而言,龍潭湖水位仍太低,魚群游不上野溪,而湖周邊的4條野溪,其中2條水量太少,另2條甚至完全乾涸,鯝魚無法上溯。
李志文說,鯝魚若無法上溯,只好在龍潭湖產卵,但湖裡有各式各樣的原生種與外來種魚類,9成5以上的鯝魚卵和魚苗,會被其他魚類吃掉。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認為,圓吻鯝魚是多年生魚種,在龍潭湖已有一定數量,今年繁殖若不理想,就整個魚群來說,暫時影響不大;如果水量太少成為常態,就需要密切關注。縣府表示,會派員到龍潭湖附近野溪,了解水流狀況,找出目前枯竭的原因。
宜蘭縣龍潭湖圓吻鯝魚因湖水位太低,野溪水量太少(見圖)甚至乾涸,導致鯝魚無法上游。(記者蔡昀容攝)
宜蘭縣龍潭湖圓吻鯝魚因湖水位太低,野溪水量太少甚至乾涸(見圖),導致鯝魚無法上游。(記者蔡昀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