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18-21 ℃

新版大園區志 看見歷史風華

大園區志內有日治時期的福海宮舊照片。(擷取自大園區志)

大園區志內有日治時期的福海宮舊照片。(擷取自大園區志)

2024/10/26 05:30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鼓勵各區公所依據財務狀況重編新版區志,大園區公所邀學者、專家與地方耆老完成調查、研究及撰寫,拔頭籌付梓新版大園區志,廿八日將舉辦發表座談會,由編纂團隊分享尖山遺址大出土與文物類型、西班牙與鄭氏政權在地遺跡與傳說、日治時期到戰後的地方風貌與發展等內容。

考古探索 尖山遺址大出土

大園區長余誌松說,新版大園區志分為歷史、地理、政事、經濟、建設、社會聚落、教育、宗教民俗、觀光文化、航空城、人物與大事記等篇章,不同篇章分別由一到三位學者、專家與地方耆老編纂,例如歷史篇是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鄭政誠負責,地理篇是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名譽教授許民陽,透過嚴謹研究與考據,讓區志內容正確、多元且豐富。

「快刀計畫」 神秘黑貓中隊

鄭政誠將歷史篇規劃「史前至清領時期的大坵」、「日治時期的大園風貌」、「戰後至解嚴的大園鄉」、「從大園鄉到大園區」等四章共十五節,第三章論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後,到一九八七年台灣解除戒嚴的歷史,包括國軍在大園區興建空軍眷村與特殊初等教育機構如空軍總部附設桃園小學等,以及台美合作「快刀計畫」而設立的黑貓中隊等。

另,解嚴後到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大園鄉升格為大園區後至二○二二年的整體發展,包括區內與機場運輸相關的倉儲、物流、運輸業等工業化增長,外籍人才與移工成為閩、客、外省族群之外的新興族群等現象,也都被納入新版區志。

航空城篇則探討一九七九年啟用的桃園國際機場,帶動大園區以航空產業鏈為基礎,盼能將桃市打造成為亞太地區的經貿樞紐,內容指出桃園航空城以桃園機場與附近地區為主,面積超過四五六七公頃,包括交通部民航局徵收的機場第三跑道、市府徵收的十一里,而影響到一萬二千戶居民須搬遷等。

市府民政局長劉思遠說,桃市升格已十年,促各區公所重編區志,盼讓民眾清楚升格後的建設與發展,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