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膽驗出鎘超量 疑似進口混充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明年將針對野生採捕海膽進行抽檢。(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明年將針對野生採捕海膽進行抽檢。(記者劉禹慶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11/16/4492421_2.jpg)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明年將針對野生採捕海膽進行抽檢。(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海域無重工業污染,因此以純淨海鮮聞名,但食藥署發布2023年7-9月份市售食品重金屬監測追查,有4件水產品(旗魚1件、馬糞海膽3件)檢出鎘超標不符規定,其中3件馬糞海膽都是澎湖商家販售,引發各界譁然,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表示,疑似進口混充,有待進一步查證;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則表示,明年馬糞海膽採捕期,將進行抽驗,釐清鎘超量是否為澎湖產出。
依據食藥署網路資料,生物體鎘的來源,係由環境、食物經攝食累積所致。漁業署接獲食藥署速報單,已函知該產品之販售或供應來源所在地方政府(高雄市海洋局及澎湖縣農漁局)洽所轄衛生單位釐清來源及進行溯源追蹤,如捕撈漁船或魚市場,以及瞭解採捕作業及其環境,俾利農政單位後續源頭管理及輔導。
漁業署資料顯示,國內海膽捕撈產量很少不足1噸,又澎湖僅開放7-9月採捕,故市上流通,大多為進口產品(以2022年約118公噸、2023年1-10月約122公噸)。澎湖縣政府2023就轄內海域水產品檢驗重金屬等採檢138件,尚無鎘等重金屬不合格案件,故推測為個案。
被查獲鎘超量的澎湖海產公司,其中1家海膽,係由雲林縣廠商供應,漁業署已請澎湖縣農漁局每年度持續執行水產品重金屬監測計畫,後續就澎湖縣海域之海膽產品(每年7-9月採捕汛期)將加強未上市重金屬抽驗,最快明年施行,查明原因究竟是澎湖產出還是國外混充進口。
![澎湖野生馬糞海膽,生長環境無鎘污染疑慮。(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 澎湖野生馬糞海膽,生長環境無鎘污染疑慮。(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11/16/4492421_1_1.jpg)
澎湖野生馬糞海膽,生長環境無鎘污染疑慮。(澎湖海洋志工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