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土城斬龍山遺址規劃公園不夠 議員江怡臻籲參考十三行蓋小型博物館

土城區的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記者董冠怡攝)

土城區的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記者董冠怡攝)

2024/06/09 17:09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土城區的斬龍山遺址,1955年被發現並列為重要遺址,鄰近捷運土城站、土城醫院對面,目前為文化公園,也是炎熱時節的戲水勝地。市議員江怡臻表示,既然遺址可以打造成公園,能否參考八里區的十三行博物館,建立小型博物館,或是騰出空間保存、展示,讓更多市民認識斬龍山的歷史文化。市長侯友宜回應,展示與保存應該並進,能否建置博物館須請專業人士評估。

江怡臻指出,斬龍山是市定考古遺址,距今約兩千餘年前,遺物多集中出土於地表下約20-50公分的範圍,遺址目前僅規劃成綠地公園使用,市府有無可能進一步研究,評估如何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進行最小程度開發,卻不干擾地下文化城,又能展示古物,否則只以現況呈現,真的有點可惜。

斬龍山遺址的石器,以農耕、漁獵等生活用具為主,例如用來鋤地或伐木的打製斧鋤形器、狩獵用的箭鏃、綁在漁網上的兩縊型網墜、製作石器的石錘及砥石,以及圓山文化的有肩斧鋤形器等。

侯友宜認為,展示與保存應該並進,讓市民看見斬龍山遺址的真實面貌、了解它的可貴之處,能否建置博物館,以及量體大小等問題,要先尋求專業建議,可請市府文化局評估是否合適。

文化局長張䕒育說,十三行博物館是蓋在考古遺址旁邊,但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全區都是考古遺址範圍,上方公園設施只能地表設置,不下挖擾動考古遺址,並按「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8條及「考古遺址監管保護辦法」規定保護。因此,如果要再開發,除了考慮有無違規疑慮,也須和相關考古專家學者深入探究。

文化局補充,將以開放式環境場域取代興建場館,以考古營、環境教學或走讀等方式,提高大眾親近考古遺址,配合遺址公園休憩特色,製作實境解謎遊戲;每年全國古蹟日也會持續規劃辦理實體教育推廣活動,另,園區人文廣場也開放為北北基地區街頭藝人展演場地,提供申請表演。

八里區的十三行博物館外觀。(記者董冠怡攝)

八里區的十三行博物館外觀。(記者董冠怡攝)

從十三行博物館的「鯨背沙丘」眺望。(記者董冠怡攝)

從十三行博物館的「鯨背沙丘」眺望。(記者董冠怡攝)

斬龍山公園溜滑梯前水舞秀,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記者董冠怡攝)

斬龍山公園溜滑梯前水舞秀,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記者董冠怡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新北市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