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歐洲戰略自主 鄧聿文:未來十幾年都不可能

2023/07/04 00:43

中國積極鼓吹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的歐洲戰略自主概念,企圖藉此離間美歐關係。圖為馬克宏(左)去年12月訪問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右)舉行會談。(法新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甫於6月30日落幕的歐盟峰會上,重申並確認中國是歐盟的「夥伴、競爭者和體制性對手」,對中「去風險」(de-risk)概念也正式登場,成為今後歐盟制定對中戰略的指導思想。相較於美國似乎企圖與中國全面「脫鉤」,北京雖然反對「去風險」,卻積極鼓吹歐洲「戰略自主」,企圖藉此離間美歐關係。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鄧聿文指出,歐洲要真正實現「戰略自主」,在安全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至少在未來十幾年都不太可能。

鄧聿文3日在美國之音撰文指出,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今年稍早前提出「去風險」概念,現在已成為歐盟共識。中國雖然發現「去風險」對自身不利,卻以為歐洲「戰略自主」有利於離間美歐關係,符合中國戰略利益。在北京看來,所謂歐洲「戰略自主」是擺脫美國的影響,不做華盛頓的附庸,但中國若以為自己理解的「戰略自主」,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主張的「戰略自主」是同一件事情,恐怕流於一廂情願。

鄧聿文指出,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只是馬克宏「戰略自主」主張的一部分,還包括能源上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以及經濟上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等兩層意義。歐盟現在的對中戰略雖與美國有所差別,但這種差別是程度上的,而非本質上的。美國的對中政策是「競爭、合作、對抗」,歐盟則是「夥伴、競爭者和體制性對手」,「體制性對手」和「對抗」性質基本相同,只不過更多著眼於意識形態,而「對抗」除了意識形態,還包括地緣政治。

美歐對中戰略最大的區別,還在於「合作」的內涵不同。歐洲的對中「合作」不是一種外交修辭,而是歐盟和中國發展關係的基調;美國的「合作」某種程度上只是一種點綴,可有可無,只有在認為需要與中國合作的時候和領域,才要求北京合作。

然而,中國似乎將馬克宏的歐洲「戰略自主」,理解為只是主張擺脫美國的控制,但美國很清楚,系出同源的美歐儘管在許多事情上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看法,但畢竟也有各自的戰略利益,因此華府並未指望歐洲在任何事情,尤其是在對中事務的處理上都配合自己,只要大原則和主要政策一致即可,因此兩者之間其實並無原則上的差異。

鄧聿文認為,馬克宏提出歐洲「戰略自主」,確實可能夾帶法國的私心,企圖強化歐洲在各方面的主動性和主導性。具體而言,法、德等「老歐洲」大國可能想擺脫美國的軍事和安全控制,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基於對莫斯科戰略威脅的恐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復活,從而讓美國在軍事和安全上更深入地支配歐洲,這是烏克蘭戰爭,也是歐洲自己送給美國的機會。而以東歐國家為主的「新歐洲」,絕大多數反對歐洲戰略自主,認為歐洲沒有力量保護自己,強烈主張歐洲應接受美國的安全保護。

此外,歐洲透過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制裁,雖然在能源上擺脫對俄依賴,但現在也不得不將進口管道轉向美國或其他產油國,因此歐洲實際上兩方面都加強了對美國的依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