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海鮮詐欺! 低價混充高價 英媒揭露「誤標」率高達4成

2021/03/19 21:23

根據英媒調查,海鮮「誤標」的現象十分常見,且往往是以低價品混充高價品。(示意圖,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調查,發現海鮮「誤標」(mislabelled)的現象十分常見,且往往是用低價品混充高價品,《衛報》推測,海鮮誤標,實際上可能是基於經濟利益的海鮮詐欺。專家則指出,洗白非法捕撈背後的經濟利益更為龐大。

《衛報》報導,針對囊括了超過9000份海鮮樣本分析的44份研究進行研調之後,發現全球超過30個國家,36%的海鮮有誤標的情形。《衛報》指出,許多研究使用了DNA分析技術分析海鮮樣本,而在英、美、加、澳、紐等地的海鮮市場,被標為「鯛魚」(Snapper)的海鮮被誤標的情形高達40%。在一份2018年的研究中,高達70%的樣本被誤標成鯛魚,涉及品種則多達38種。

有時被誤標的海鮮是被同一家族的種類替代,比如研究者在義大利海鮮市場取得的130份鯊魚樣本,45%被更便宜的鯊魚肉混充。有時,貨價上的海鮮甚至不是海鮮,如新加坡的海鮮市場販賣的蝦球經常是豬肉。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的副主席洛威爾(Beth Lowell)表示,海鮮供應鏈有太多機會出現低價海鮮被誤標成高價海鮮的情形。《衛報》則指出,低價混充高價的情形十分普遍,意味著這是海鮮業者有意詐欺,而非不經意造成的過失。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漁業經濟學家蘇邁拉(Rashid Sumaila)則指出,比起低價品混充高價品,非法捕撈背後的經濟利益更為龐大。一份去年的研究估計,每年有800萬-1400萬噸的魚是被非法捕撈的,遠洋捕撈業者會在海上先行把合法、非法捕撈的魚混在一起,把洗白的漁獲削價出售,以便獲利更多,但也讓誠實的業者難以競爭,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上看260-500億美元(約7387億台幣-1.4兆台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