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度氣候預算682億元 環團期望值1.93兆元有落差

環境正義基金會(EJF)17日發表「致台灣政府氣候政策報告」,由EJF專案主任葉于瑄(左起)、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與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出席。(記者楊丞彧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環境正義基金會(EJF)17日發表「致台灣政府氣候政策報告」,EJF專案主任葉于瑄表示,報告主要針對氣候治理、政府氣候金融、人權以及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等四大面向,認為在修法上力有未殆、亟須修改。在氣候預算上,葉于瑄以麥肯錫報告指出,為達經濟轉型,從2021年到2025年預算應拉高到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若照主計總處估計來推算,2023年預算應達1.93兆元,然僅編列682億元,令人質疑政府能做多少有關氣候的工作。
針對我國氣候治理,葉于瑄表示,2030年目標是現在各國都極為重視的一環,現在環保署所設定的目標恐不足以達成。再者,我國缺乏「整體政府」思維,按目前治理架構,環保署扮演主導角色,但相關部會也都有其角色要扮演,例如國發會發表淨零路徑,但要如何與其他部會協作,目前氣候變遷因應法條文並未明文化。如何分工以及權責如何協調,是未來需正視的議題。
另就補貼化石燃料議題,葉于瑄指出我國明文的補貼仍在成長,甚至我國仍編預算要進行石油探勘。然而,目前各國若要堅守攝氏1.5度的標準,已經沒有多餘碳排的空間再給新的化石燃料計畫,因此這預算的編列相當諷刺。
而EJF也對台灣五大政府基金政策進行分析,葉于瑄直指,最大的郵政儲金規模超過七兆元,然而在揭露整體投資組合上的透明度低,沒有發布任何跟關注氣候有關的政策,或是廣義的ESG等相關的考量,在投資政策內氣候議題完全缺席。
而在自然解決方案(NBS)部分,葉于瑄指出,我國森林碳匯貢獻8%減碳量,做出重要貢獻。然而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內,自然解決方案的處境很邊緣,減量跟調適章節裡甚至找不到;依氣候法成立的基金,也不會用在碳匯的保育與復育上。而減碳效率高的海洋碳匯,更沒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內。雖然海洋碳匯在國際上相對較新,但我國政府仍應開始進行評估要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納入清冊,才能開始做碳匯的保育、復育與管理。
針對氣候預算部分,長期關注氣候議題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認為,我國明年度預算首次編列600多億元的氣候預算,可以視為是往前邁進了一步。接下來針對淨零所需預算,他建議應以特別預算方式處理。不過,洪申翰也強調,不是所有淨零、減碳、調適的經費都由政府來出,而更該思考政府資金進場後,能帶動多少的民間投資。而在氣候議題應負起責任的行為者,包括企業在內,也應投入相對應的資金與資源,支應整體氣候政策之所需。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儘速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立法,然而於此同時,也必須確保這部氣候法能真正帶領台灣加速推動淨零轉型。對此,他認為有幾大重點。首先在於中期目標入法及監督課責的機制,2030年減碳目標至少要訂在基準年減排40%以上,才符合國際社會與科學報告的要求。此外,必須建立有效的碳定價制度,短期碳費、長期碳稅及稅率,必須配合減碳目標做逐年做調漲。最後,也得落實公民參與。
-
推特易主 氣候誤導訊息恐激增引發憂慮
-
健康網》與極端炎熱有關? 北美研究:夏季流產風險可能增加
-
萬坪林蔭大道加持 台南高鐵特區公園綠景宅夯
-
戰爭加極端氣候 謝金河:歐洲恐成全球經濟最大破口
-
又傳名畫受害!氣候運動人士對孟克《吶喊》出手
-
葉元之被勞檢認定違反職安法 黃帝穎:從慣老闆上升到蔣市府認證違法
-
35泛藍委二階罷免陸續起跑 一文看懂連署資格與方式
-
楊植斗否認關說比特犬 苗博雅:你認識飼主還派助理盯場
-
苗栗罷免連署站傳遭查水表 張益贍:地方政府用公權力打壓公民行動
-
馬文君自爆潛艦洩密案有軍人牽涉 李正皓:贊成恢復軍事審判
-
自由說新聞》藍委出糗尷尬畫面曝光!深藍選區退休公務員也怒嗆國民黨
-
黃敏惠小內閣人事異動 嘉市府智慧科技處長郭軒志請辭
-
桃市環保局長顏己喨今就職 蘇俊賓:期許持續推動環保政策
政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