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緩和醫療 伴末期病人善終
2016/01/13 06:00

從前醫療注重延長病人生命,因此可看到無效醫療被施行在臨終末期病人身上,不僅延長病人痛苦,也耗費政府及社會資源。(情境照)
〔記者林孟婷/永康報導〕九十歲阿嬤因腦出血住院,生命指數剩下三分、昏迷不醒,醫師與家屬開安寧緩和醫療家庭會議時,得知阿嬤清醒時曾表達病危時不願插入管路,跟家屬討論後,決定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與移除鼻胃管、尿管,尊重阿嬤意願。
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楊秉勳表示,阿嬤因跌倒兩次導致腦出血住院、昏迷不醒,與家屬討論時得知,阿嬤清醒時曾表達不願在病危時插入氣管、鼻胃管、尿管等管路。
經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氣管插管),維生醫療部分及鼻胃管、尿管則暫時先予以移除,再視病人情況調整。楊秉勳表示,之後阿嬤因心跳、血壓逐漸穩定,與家屬討論後,先置入尿管及給予點滴營養補充;最後,阿嬤意識逐漸恢復清醒出院,家屬感謝醫療團隊的照護。
楊秉勳指出,隨著醫療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增長,從前醫療注重延長病人生命,因此可看到無效醫療被施行在臨終末期病人身上,不僅延長病人痛苦,也耗費政府及社會資源。
因此,現在逐漸開始重視安寧緩和醫療,面對無法治療的疾病,在病人生命即將到達尾聲,醫療目的從積極治療疾病,轉而積極治療病人症狀,期能達到善終目的。
楊秉勳表示,台灣在民國八十九年立法施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並歷經三次修法;最近更根據《經濟學人》公布的「二○一五死亡質量指數調查」,台灣在全世界八十個國家中,排名從三年前的第十四名,躍升至全球第六名,且居於亞洲國家之冠,足見台灣在安寧緩和醫療的進步。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