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鹿分兩類群 研究新發現
研究發現台灣水鹿因天然屏障,造成基因遺傳分化,推測形成兩大類群。(太魯閣國家公園提供)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台灣水鹿曾受棲地破壞與狩獵影響,族群數量一度銳減,太魯閣、玉山及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委外研究團隊,進行為期四年的跨地域整合監測,抽取逾千份水鹿排遺基因樣本後推論,台灣水鹿因受十萬年前高山冰河、雪線屏障影響,可分為「太魯閣雪霸」及「中央山脈」等兩大類群。
由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王穎所主持的研究團隊,自一○一年開始,分別在太魯閣、玉山及雪霸國家公園設立「森林監測樣區」,加上丹大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等地,廣泛採集到一千零八十四個水鹿排遺樣本,獲得五百卅八條粒線體D-loop全長序列,分析結果共可分為廿種DNA單套型。
研究團隊指出,全台現存水鹿總數落在三萬五千至四萬隻,其中經親緣關係樹分析,結合遺傳分化指數及分子遺傳變異分析,發現水鹿因天然屏障,造成基因遺傳分化,形成兩大類群。
太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陳俊山說,其中一個地理屏障在太魯閣與雪霸國家公園內,另一個則位於合歡山至奇萊東稜間,兩類群分歧時間,約在七萬至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推測太魯閣中低海拔山區及峽谷,很可能是水鹿當時的避難所,後來被附近冰封的高山、雪線及陡峭地形「限縮」生存範圍,導致遺傳分化為「太魯閣雪霸類群」。
他說,棲息於海拔約一千五百公尺的「太魯閣雪霸類群」水鹿,主要集中於上梅園及竹村一帶,數量約剩一千隻,其餘太魯閣境內「中央山脈類群」水鹿,則有五千到一萬隻。
陳俊山指出,在太魯閣及玉山國家公園境內,水鹿分布範圍逐漸擴及到山區道路附近,經棲息播遷路徑研究,再過幾年,民眾開車行駛中橫、新中橫或南橫公路時,有可能就會在路旁及步道內,遇見水鹿出沒;雪霸國家公園則因水鹿分布仍侷限於深山地區,只零星分布在大鹿林道東線與雪劍線,並往觀霧遊憩區的方向擴散。
-
冬天菱角鳥大調查 號召公民、親子一起來
-
望海巷潮境海灣 擬劃設保育區
-
學在義守 專業在手 義守大學2025校園徵才博覽會登場 逾百家進駐搶才
-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教育解說中心開幕
-
斷翅大冠鷲險安樂死 急壞鳥媽媽
-
聯邦雙神卡出擊!暢遊日法義享最高10%回饋 滿額再拿9,000元
-
奇招保護水雉 南市農業局首啟動趕鳥球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