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公墓飽和 吉安公所推植葬
2015/10/07 08:00
花蓮縣吉安鄉慈雲山公墓規劃環保植葬示範園區。(記者王錦義攝)
示範園區下月啟用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花蓮縣吉安鄉慈雲山公墓土葬區和納骨塔都即將飽和,在目前殯葬設施興建困難的風氣下,吉安鄉公所規畫環保植葬示範園區,往生者骨灰再經過細磨處理後分裝入小包環保紙袋後,埋入植葬園區地下,不設墓碑、不立牌位,一段時日後分解回歸大自然,土地可重複利用,園區預計十一月可啟用。
鄉長黃馨在秘書高文彬、民政課長劉宋彬、建設課長吳印浴、監造及營造廠商的陪同下,前往慈雲山環保植葬園區進行工程會勘。她說,慈雲山公墓環境清幽,可鳥瞰整個花蓮市、吉安市區及太平洋,也因如此,土葬區已飽和,納骨塔雖近期擴增二千二百七十七個塔位,但也將即將額滿,未來往生者的安葬,將是一大問題。
黃馨強調,早期設計土葬區、納骨塔,隨著時空轉變,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國人已經漸漸接受火葬,一年僅有個位數的土葬需求,對於慈雲山早期作為土葬區的部分,鄉公所已全面公告禁葬,希望山坡地能回歸山林。公所在慈雲山公墓旁規劃一處一千一百六十四平方公尺的植葬示範園區,考量慈雲山整體環境,植葬園區一旁土葬部分,將來也會慢慢擴展為植葬園區,加以綠美化後,讓民眾都能更靠近這一片山林環境。
公所民政課指出,植葬是指把骨灰妥善處理後,裝入可分解的紙或棉布袋內,不立墓碑,不記亡者姓名,植存在特定區域的草坪上,讓往生者與自然合而為一,既不占用土地空間,也有助於環境綠化,一些先進國家逐漸風行這項殯葬方式,同時也能紓解目前慈雲山納骨塔供不應求的困境。
-
溪南地區缺公園 居民盼遷公墓改建
-
「污」辱先人 員山公墓遭偷倒垃圾
-
台灣世曦攜手高雄市政府 十餘年深耕智慧交通 提升城市運輸效率
-
夜盜公墓龍柏 不及銷贓就被逮
-
大甲公墓停車場施工 填土疑含重金屬
-
墓仔埔也敢去!鬼月盜龍柏 賊星該敗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