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履歷取代吉園圃 三星蔥農反彈

三星果農翁松根手上所拿上將梨(左)貼有吉園圃標章,盒子左下角條碼為產銷履歷。(記者朱則瑋攝)
〔記者朱則瑋/宜蘭報導〕「吉園圃」標章已是食品安全代名詞之一,農委會研議讓它走入歷史,鼓勵農民改為「產銷履歷」認證,但此舉在宜蘭縣引發反彈聲浪,許多農民認為,「吉園圃」行之有年,辨識度高,盼維持現狀;花蓮區農改場說,會加強溝通,制定完善配套措施。
「吉園圃」在民國八十二年誕生,歷經長期推廣,被視為食品安全標籤,近幾年來,農委會改推認證內容更加嚴謹的「產銷履歷」取而代之,要逐漸讓「吉園圃」退場。
三星地區農會統計資料顯示,鄉內三星蔥種植面積兩百七十八公頃,其中兩百三十六公頃獲「吉園圃」認證,僅兩公頃通過「產銷履歷」,取得「吉園圃」者占八十五%,貿然取消,對蔥農衝擊大。
農友︰取得困難 無益價格
種植上將梨的三星農民翁松根,同時通過「吉園圃」、「產銷履歷」,他說,擁有「吉園圃」認證的梨子,每公斤價格提升三至五元,「產銷履歷」知名度相對較低,對梨價沒有幫助。
翁松根說,申請「吉園圃」認證,最快一年通過;「產銷履歷」,至少兩年才能取得,日後還須上網登錄生產數據,這對不懂電腦的高齡農民而言,非常困難;三星鄉蔥農蕭健棋認為,「吉園圃」已打開知名度,若要汰舊換新,應有配套措施,不能倉促上路。
農改場︰外國承認 會有配套
花蓮區農改場說,「吉園圃」只針對作物用藥做認證,「產銷履歷」從種植、肥料使用等生產過程全面認證,並有第三方單位檢測,擁有較高公信力,更獲外國承認,台灣農作物如採用「產銷履歷」,才有利於和國際接軌。
農改場說,將與各縣市政府、農會聯手辦說明會,向農民釋疑,協助在地農業轉型,農民要是不想改用「產銷履歷」,也能申請「QRcode條碼」,消費者加以掃描,就可看到作物產地、來源等基本資料,希望透過雙管齊下,逐步達成「吉園圃」退場的目標。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