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五人上書 中國近代學運開端

2013/09/17 08:00

台灣五人上書,被視為中國近代學運開端(記者黃文鍠攝)

清光緒割讓台灣給日本之際,由台灣籍的官員葉題雁、李清琦及汪春源、羅秀惠、黃宗鼎等三名舉人聯合上書都察院,激烈表達堅決反對割讓台灣的決心和勇氣,史稱「台灣五人上書」,雖然於大局無補,但也激發後來要求遷都、拒絕議和、實行變法的「公車上書」,帶動改革風潮,可說是中國近代學運起端。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隔年(一八九五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將台灣等地割讓給日本。消息傳開後群情激憤,當年四月廿八日,出身台灣、時任戶部主事的葉題雁,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與汪春源、羅秀惠、黃宗鼎等三名舉人,不滿清廷作為,聯合上書表達反對。

五人上書事件,對當時年輕學子也造成影響,康有為在《康南海先生自編年譜》中提到「臺灣舉子垂涕而請命,莫不哀之。」也看到民氣可用,於是聯合十八省、一千三百多名舉人於松竹庵會議,並以一晝二夜時間擬出萬言書,提出遷都、拒和、變法要求,史稱「公車上書」。

雖然「台灣五人上書」事件因參與人數及影響層面不及「公車上書」,但不少文史學者認為兩者間有相當程度關聯,也因此,將「台灣五人上書」視為中國近代學運開端,並不為過。(記者黃文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