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不輸人 將軍漁港「望春風」

將軍觀光漁市(昔稱觀光休閒漁樓)荒廢已久,如今以鐵皮圍住,形成殘破景象。(記者黃博郎攝)
記者黃博郎/專題報導
「廣達八十公頃的將軍漁港是現代化的假日漁市、魚貨直銷中心及旅遊服務中心…,一簍簍分裝好的新鮮魚、蝦、蟹、貝類…,買魚的人就用不同的方式喊價、熱鬧有趣…,可買到新鮮直銷的魚貨、農漁特產、地方小吃…。」南市觀旅局官網如此介紹將軍漁港,讓人充滿浪漫的想像。
觀光漁樓 被鐵皮圍住
事實上,在將軍漁港看到的卻是殘破觀光休閒漁樓,四周以鐵皮圍住,漁港的魚貨也不多,買魚者寥寥可數,外地漁船一進港,魚貨便一車車載往布袋觀光漁港等地販售,有時連本地漁民的魚貨也運到其他漁港。如此大的反差,令人啼笑皆非。
台南海岸線長達七十七公里,沿線有豐富的潟湖、沙洲生態、知名廟宇、遊憩區、鹽田風光,還有黑面琵鷺、黑腹燕鷗等明星候鳥,加上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年來積極建設和舉辦一箭雙雕、馬沙溝音樂節等大型活動,遊客日增,發展條件不輸台北富基漁港、台中梧棲漁港、高雄興達港。
反觀鄰近的高雄海岸線才六十三公里,有興達港觀光漁市場、南寮漁市、蚵仔寮港觀光漁市、前鎮觀光漁市。海岸線多出十四公里的台南,名義上雖有將軍觀光漁港等,卻虛有其名。
台南原有北門、馬沙溝、青山、下山、安平等漁港,因舊漁港有發展瓶頸,漁業署自八十年擴建將軍漁港,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指示以觀光多元化發展活化漁港,興建生態公園,吸引民間投資觀光漁市,並舉辦創意漁舟賽和星空饗宴等活動,打響「將軍漁港觀光漁市」的名號。
魚貨外載 遊客不想來
九十四年由龍鄉餐廳業者承包為「海龍王」觀光休閒漁樓,延請曾任雙橡園廚師的陳利盛擔任經理,可惜後來漸失吸引力。而外縣市拖網漁船常違規捕撈,破壞漁業生態,並與本地漁船發生糾紛,互存心結。本地漁民抓不到魚,自不想更新設備,魚貨更少。外地漁船一靠岸,魚貨就直接往外載,漁港無魚可賣,遊客更不想來,「海龍王」也在九十八年停業,觀光發展往後倒退一大步。
漁市委外 整修費工夫
近年來,台南濱海觀光出現復甦跡象,市府重以OT案委外經營觀光漁市,得標的老船長公司原訂今年四月營運,負責人陳啟禎是將軍馬沙溝人,在台北經營餐廳成功,因對故鄉的感情決接重擔。
他規劃「將軍漁港觀光漁市暨魚貨直銷中心」一樓經營魚貨銷售、漁產加工品、農特產品伴手禮等,二樓是特色餐廳,三樓是觀景咖啡廳。但業者簽約後才發現鋼筋腐蝕,初估投入三千萬元整修,恐要追加到五千萬元,一度申請中止合約,現由建築師規劃設計,再向市府提出整修建照,今年完工營運已不可能。
觀光開發 公私應合作
好不容易有人承接荒廢已久的觀光漁市,未來除了業者的努力,相關單位要做的其實更多。
休閒活動必須多元才有吸引力,將軍漁港擁有大片平靜水域,應落實早年規劃的遊艇港,推展獨木舟等水上活動,並促成附近的造船廠設立觀光工廠,另招商興建觀光飯店。市府、漁會、雲嘉南管理處、漁業署應攜手開發完善的遊憩設施,並化解將軍漁港糾紛,留住魚貨,形成觀光漁市和漁港的良性競爭。
發展觀光必須建構完整的旅遊鏈,旅遊鏈越緊密、越具特色,就越吸引人。在台南濱海的觀光發展過程中,生態、美食、廟宇、遊憩區、鹽田和特色活動缺一不可,公部門和民間業者應緊密合作,才能成為西岸的新亮點,也不負上天賜給如此豐富的物產和生態。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