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體抽血萃取 注射醫關節炎

2013/03/07 06:00

台灣礦工醫院骨科醫師游典錡發表新一代運動傷害及關節炎的治療方式。(記者王英傑攝)

〔記者王英傑/基隆報導〕小兵立大功!佔不到血液一%體積的血小板,可利用技術萃取出生長因子,製成自體濃縮血小板(PRP),治療運動傷害與關節炎受損的肌腱與軟骨,比傳統藥物治療好,且具有修復效果。

台灣礦工醫院骨科醫師游典錡昨天發表新一代運動傷害及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他說,血小板除了止血功能,醫學研究證實,血小板大量遷至受傷部位,止血的同時會釋放顆粒內大量的生長因子及蛋白,修復受傷組織,並引起發炎反應讓細胞增生、生長肌肉。

他提到,運動傷害或關節炎患者,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復健治療及玻尿酸注射,還可到醫院骨科掛診,做完相關諮詢後,自費使用PRP注射療程,抽血後,利用離心機從血液中萃取出PRP液體,再將液體注射至關節處,一趟療程不到半小時就結束。PRP液體也可製成膠狀在手術中使用,提供組織再生。

游典錡說,PRP治療比傳統藥物與玻尿酸注射效果顯著,他解釋,玻尿酸注射是讓受損關節有潤滑、保水功能,但無法修復受損組織,療效也僅維持半年到一年;而PRP可利用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加速組織生長,修復再生,注射後可維持九個月以上。

他補充,目前礦工醫院已有四名病人在手術中使用PRP治療,復原狀況良好,因為是自己體內抽取,沒有排斥問題與副作用,也相對安全。許多國外職業球員罹患關節炎,害怕手術有風險,也都使用PRP注射療法。

新一代運動傷害及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將PRP注射至患者關節處。(記者王英傑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