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擬釋糙米 豬農嘆治標不治本
2011/02/24 06:00
6萬5千噸搗碎糙米 只能暫時紓緩成本壓力
〔記者林國賢/虎尾報導〕農糧署計劃釋出六萬五千噸搗碎糙米,降低畜牧業者飼料成本,豬農表示,此舉雖能收紓緩成本壓力,但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建議政府檢討休耕政策,提高國內玉米等大宗殼物自給率,才是治本之道。
建議檢討休耕政策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楊河北表示,大宗物資價格節節上升,以進口美國玉米為例,去年六月每公斤約七點七九元,本月上旬已漲到九點九二元,以玉米為主的養豬飼料每公斤更漲至十點五元左右,每頭豬成本增加近三成,豬農根本吃不消。
楊河北說,農糧署釋出國產搗碎糙米六萬五千公噸,並以九折價的八點七四元供應給畜牧業者,短期可紓解業者飼料成本壓力,不過以豬飼料為例,糙米只能取代約二成的玉米,而且因糙米的蛋白質含量高,必須重新調整飼料配方,對業者而言增加不少手續,節省的成本有限。
鼓勵種植飼料玉米
且以國內養豬業每個月需要四十萬噸飼料來計算,這次釋出的糙米,可能維持不到幾個月,若屆時國際大宗殼物仍未調降,還是要面臨成本增加壓力。
楊河北表示,目前國際間糧食缺乏嚴重,政府應該考慮檢討休耕政策,鼓勵農田重新耕作,提高國內糧食自主率,甚至推出以每公斤十六元保價收購方式,鼓勵農民種植飼料玉米,降低國內飼料對於進口的依存度,才是符合長治久安的政策。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