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台中 文化城宛如霧都 歷年罕見

台中市前天深夜突然降起大霧,彷彿成了「霧都」一般。(記者廖耀東攝)
〔記者張協昇、許國楨/台中報導〕台中市22日晚間濃霧瀰漫,宛如「霧都」,因能見度低,街道上的駕駛人紛紛放慢速度,雖然車禍未比平常多,但卻發生民眾誤將濃霧視為濃煙,以為住家附近發生火警而向119報案的烏龍插曲,連台中氣象站主任謝易達都表示,台中市確實好幾年沒出現過這種濃霧現象了。
能見度低 行車速度降低
放完9天年假,前天是過年後第一個上班日,台中市前晚突開始起霧,不到半小時,市區幾乎被濃霧籠罩,路上行駛車輛因能見度低,交通號誌燈光也變得模糊不清,駕駛人紛紛放慢速度,避免交通事故發生。
根據市警局交通隊統計,自昨天凌晨零時起到上午8時止,市區共發生11起小車禍,與平常差不多,不過這場濃霧,卻有民眾誤將濃霧視為濃煙,以為住家附近發生火警冒出濃煙而向119報案,經消防人員查證才發現是虛驚一場。台中氣象站主任謝易達表示,台中市確實已好幾年未出現此種濃霧現象了,這種現象易發生在冬末初春季節交替時,因氣溫逐漸回升,地表卻仍冰冷,尤其過年期間又有寒流,空氣中水氣遇到冰冷地面凝結成小水滴,加上沒有強風吹散,即形成霧現象,所以老一輩的台灣人常說「平地卡霧,天氣會變好」,不是沒道理。
謝易達指出,霧可以說是未離開地表的雲,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可能因車輛、人口、建築物多,排出的熱能多,較不易形成霧,這可以解釋為何台中市早期較易形成濃霧原因,霧又可依能見度,區分為靄或霾,能見度在1公里以上稱為靄或霾,1公里以下才叫做霧,該站前天深夜約11時許,觀測到台中公園附近能見度約300公尺,有些靠近河流地方水氣多,能見度不到200公尺,確已達濃霧標準。

駕駛人在大馬路上摸黑行進,行駛須相當注意。(記者廖耀東攝)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