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遭污染 種類逐漸減少
2009/08/03 06:00
桃園地區常見的彩裳蜻蜓。
◎記者沈繼昌/專題報導、翻攝
「生態的豐富不在於生物種類多寡,而在於人類破壞程度,聽起來很諷刺,但確實如此」,羅吉民說,在台灣許多地方發現原有豐富生態的水塘、溪流,在幾年內急速消失,主因就是土地過度開發和濫墾,台灣蜻蜓種類與數量也逐漸縮減中。
羅吉民說,蜻蜓與自然界許多昆蟲、植物一樣,對生活環境非常敏感,水質只要有污染,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無法存活,蜻蜓賴以維生的環境也會消失。
羅吉民說,他研究蜻蜓從種類、分布、繁衍、氣候等因素影響下,有許多微妙關係,以龍潭高原村池塘為例,同一季節,因早晚不同,不同種類蜻蜓出現時間也不一樣,今年梅雨出現得晚,去年同時間出現的蜻蜓,今年因梅雨晚到,蜻蜓也晚出現,桃園縣常見的雙截蜻蜓,以前在楊梅、龍潭石門與大溪都很多,但最近幾年卻逐漸消失,主要與雙截蜻蜓棲息環境被大量破壞有關。
羅吉民說,他在台灣不同地點觀察蜻蜓,如果人為破壞越少,蜻蜓種類就會越多,越都市化、人為環境越多,蜻蜓種類就越少,他不斷研究、探索,只希望多了解台灣蜻蜓生存環境空間,希望下一代在未來五十年還能看得見台灣蜻蜓。
龍潭高原村池塘發現漆黑蜻蜓正在交尾。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