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水交社挖出古墓群 文史界籲現地保存

2009/04/07 06:00

水交社明清時代古墓區是否列遺址作現地保留,民代邀文化觀光處會勘。(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南區水交社重劃區最近陸續挖出60多座古墓,推斷應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明末清初古墓群,文化處進行相關緊急搶救措施,但文史界建議現地保留,民代昨出面關切,文化觀光處強調並無預設立場,將提送古物遺址審議委員會審查,決定是否列遺址保存。

市議員王家貞昨邀集文化觀光處、台南社區大學等單位會勘;王家貞認為,市府採行「移地保存」方式過於草率,若鋪上柏油路、蓋上公園,古墓群歷史價值就不見,市府變成歷史「劊子手」。

台南社大校長林朝成認為,市府應設法以遺址保留,過去小西門城門就因道路開闢而「另地保存」,搬到成大後,變成放在小東門位置上,歷史意義喪失。

社大自然學程講師晁瑞光說,水交社昔日是台江的水岸界線,明清古墓出土,證明數百年前台南地區地貌演變,市府應以文化宏觀角度慎審對待。

文化觀光處副處長劉鎧喧強調,市府沒有預設立場,須依文資法相關規定,由審查委員討論是否具學術研究意義,或與同類遺址相較特殊性差異,該案也已向文建會報告,正式錄案。

由於文化觀光處出資的緊急搶修經費用完,文化觀光處表示,將等文建會補助款70多萬元到位,考古研究團隊再進駐調查;地政處表示,古墓區範圍的重劃工程已暫停,俟文化觀光處討論結果再動工。

重劃區道路箱涵工程管線,就「卡」在這個古墓區石棺。(記者洪瑞琴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