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小檔案︰頭城老街、壓艙石

2009/03/04 06:00

頭城老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時空背景,是難得的歷史空間。(記者胡健森攝)

◆頭城老街(和平街)位在頭城鎮城東里,是蘭陽地區最早因為商業發展而興起的商業街道,舊稱「頭圍街」,頭城老街因為烏石港與頭圍港的興起而繁華,也因為水運的沒落而蕭條、沈寂。

隨著環境改變,頭城老街兩側的建築許多都改成鋼筋水泥的現代建築,早年的建築所剩不多,現在地方多以「南門福德祠」與「北門福德祠」這一段來界定頭城老街,長度約有700公尺,雖然老街顯得殘破,但仍不難從磚瓦中想見當年的風華景象。像是屬於清代傳統閩南風格的「十三行」、「慶元宮」;屬於日治中期以前的磚造洋樓,如「陳春記商號」、「源合成商號」等;也有屬於日治後期的鋼筋混泥土街屋,以「吳惠仁宅」為代表。(資料來源:頭城鎮公所,記者胡健森整理)

◆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壓艙石」主要是在清治時期,台灣與對岸往來之間商船所經常使用的石頭,原本滿載著商品的貨船運至對岸卸貨之後,船隻重量頓時變得很輕,返航行經台灣海峽時如果遇上較大風浪很容易翻覆,因此船主會在返航之前,在當地購買許多石頭放在船艙底部藉以增加船隻重量,讓船隻行駛時更平穩,因而稱為「壓艙石」。

這些商船回到台灣後,壓艙石就會取出以便重新裝載貨物,這些跨海而來的壓艙石則可轉賣另做他用,因為質地堅硬且材質不錯,無論是舖路或是當作建材,都很受歡迎,考究一點的人還會再雕刻上花紋,如今部分廟宇仍能看到當年留下的壓艙石。(記者胡健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