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揭阿魯巴面紗 專家談性起

2007/10/03 06:00

兩性專家郭怡伶以「阿魯巴」作為論文題目,並彙整出書,探索男性的成長心事。(記者江志雄攝)

〔記者江志雄/羅東報導〕風行一時的整人遊戲「阿魯巴」,早期稱為「幹柱子」、「釘柱子」,後來演變成現在的新名稱,箇中意涵不可考,依照兩性專家郭怡伶的考證推測,民國五十年代便已在校園出現。

郭怡伶在台大城鄉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就以「阿魯巴」為主題,今年還彙整出書。

「阿魯巴」主要流行於國中、高中、部隊營區男性同儕間,生日壽星、得獎、犯錯者,都可能在眾人起哄、吆喝後,被抬起扳開雙腿,胯下朝向柱子、硬物衝撞﹔如果用力過猛,「被阿」者的生殖器便暗藏受傷風險。

郭怡伶推論「阿魯巴」最早應出現在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中後期,才變成這個的名稱,名稱不同,本質大同小異,也成了部分男性在當兵、泡妞、打工、喝酒之外,另一項成長過程的共同回憶。

她以性別角度分析,很多正值青春期的男學生,以此建立「革命情感」,至於抬人衝撞硬物,大都是象徵性動作,以開玩笑的成份居多。

以國立羅東高中為例,學校男女兼收,把性別平等列為重點教育政策,日前獲選為性別平等教育績優學校。

學務主任胡林楨說,校內男學生多半中規中矩,不太會瞎起哄,但在三年前,一名高一男學生,被懷疑打小報告,遭到同學「阿魯巴」,所幸沒有受傷,校方對參與者訓誡一番,希望不要再玩危險性遊戲,經過宣導後,「阿魯巴」風潮逐漸在羅高校園沈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