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壢水患 埤塘設滯洪池

市長鄭文燦(前排右二)視察工程進度。 (記者許倬勛攝)
〔記者許倬勛/中壢報導〕斥資四億六千萬元興建的中壢區環中東路「大牛欄分渠14A滯洪池工程」,預計於二○一九年六月完工,可提供三萬立方公尺滯洪量、改善淹水面積達十公頃,保護範圍涵蓋環中東路及中原大學至中壢工業區,未來也將結合中原大學綠地與開放空間成為「中原埤塘生態公園」,提供居民更多休憩空間。
中壢區環中東路至中壢工業區一帶因地勢低窪,加上排水系統無法排出內水,每逢豪雨或颱風來襲,新中北路及環中東路常出現積淹水現象,中壢區長吳宏國回憶,二○一二年六一一水災時,新中北路淹水高達十五公分,成了名副其實的「水路」,民眾怨聲載道。
埤塘濬深7米 供3萬立方米滯洪量
市長鄭文燦昨天前往視察工程進度,他表示,為了徹底解決水患,市府水務局利用既有的14A埤塘設置滯洪池,將一.二五公頃的埤塘濬深七公尺,可提供三萬立方公尺的滯洪量,並改建大牛欄分渠於環中東路約二一七公尺的排水箱涵,新建引流箱涵約二百公尺,可改善淹水面積達十公頃,周邊人口數約三萬人。
結合大學綠地 打造中原埤塘生態公園
鄭文燦補充表示,14A埤塘位於中原大學的後方,周邊也將設置排水系統、引水道及雨水下水道,同時規劃景觀工程包括環湖步道、綠蔭植栽、景觀餐廳、活動廣場等,讓「中原埤塘生態公園」成為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目前已完成入流箱涵工程及部分池體開挖工程,現階段已可發揮約兩萬立方公尺滯洪效果,今年七月瑪莉亞颱風來襲及八月底多場強降雨,即使時雨量一度達廿六毫米,都沒有對環中東路周圍造成影響。
劉振宇表示,水務局在進行新中北路瓶頸改善工程時,也在側流堰增設臨時擋板以增加入池量,讓14A滯洪池於施工期間達到最大防洪效益,有效保護居住在地勢較低的環中東路、新中北路住戶的安全。

水務局利用既有的14A埤塘設置滯洪池,將一.二五公頃既有埤塘濬深七公尺。(記者許倬勛攝)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