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菌種好米 蘇程隆 躋身百萬青農

新農人蘇程隆以有機農法種米,躋身「百萬青農」。(記者萬于甄攝)
記者萬于甄/專訪
今年四十七歲的新農人蘇程隆,七年前放棄經營許久的日式涮涮鍋,轉而承租農地種稻,同時獨自扶養兩名年幼的孩子和父母親,雖起初因經驗不足、產量不高,在從農第二年嘗試失敗後,調整種稻的管理方式,開始接觸有機農法,漸漸躋身為年收百萬的「百萬青農」。
蘇程隆原在台南安南區經營一間小有名氣的日式涮涮鍋,當時每天來回善化及安南區工作,雖然經營得相當不錯,收入也很穩定,但時間幾乎被綁住,也失去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因此,在二○一一年租約到期後,蘇程隆決定將經營八年的火鍋店頂讓,並回到善化投入務農。
蘇程隆從二○一二年一期開始種稻,不過,起初他對農業完全是門外漢,只好依循其他農友的經驗,先嘗試以慣行農法栽種兩公頃,雖第一年的產量、銷售也不錯,但第二年因為田間管理不當,導致產量、品質不好,所得和成本只能算是打平。
那一年的危機,讓蘇程隆開始嘗試有機自然農法,承租一.二六公頃土地,種植少見的台中一九四號品種,並加強田間肥培管理,每天平均花十五個小時以上巡田,而蘇程隆一有時間也會去上課,增加務農的專業知識,和火鍋店相比雖然務農相較辛苦,但工作時間較自由彈性。
「危機就是轉機」,蘇程隆找到以EM菌種植的友善耕種農法,以好菌種好米的方式,成功打造「牛庄好農」品牌,現每期稻作平均產量約四至六千公斤白米,躋身成為年收入百萬的青農後,蘇程隆再投入四、五百萬添購冷藏設施、碾米機等,希望做出高品質的有機米。
蘇程隆認為,台灣農業政策應走向創新農業,政府不斷推動新農人、青農計畫,希望吸引年輕人從事務農,解決勞力斷層、缺工問題,但台灣土地面積小,許多雜糧作物仍需仰賴進口,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之下,應多輔導農友種植有競爭力的農作物。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