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觀察筆記》有愧屈原

2018/06/17 06:00

屈原,讓二千二百多年後的台灣人有感。

戰國時的楚國詩人,君王放逐江南,懷抱一石自沉汨羅江,史譽愛國詩人,粽子、划龍舟相傳是紀念他。

那個分崩離亂的歲月,屈原始終堅持為國理念,數度被楚國君斥逐,依然無畏,二千年後的海峽這一岸看端午由來,總以為愚忠,有志難伸或閒雲野鶴,或悠然見南山,他卻豁上生命,成就衡量忠臣的標竿。

為黨為顏色為族群,在已經民主政制的台灣,看見退伍了的軍頭去了那一岸,唱對方國歌,大聲講台軍共軍都是中國軍。

曾教育義務役戰士高喊:「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的五大信念竟是諷刺,隱隱有錯亂思維,因為中國到現在都要統一台灣,不放棄對我們開槍射飛彈。

站在中國土地上的退將,會想到蔣介石總裁訓示的五大信念,彷彿聽到行進部隊的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喊破喉嚨的宏亮答數?

孤獨走在江畔的屈原,詮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歷史名言,回看台灣,唏噓啊!(資深記者黃明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