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歷史現場 高雄登山街60巷啟用

市長陳菊(右五)等人,在登山街六十巷的古道留下手印。 (記者張忠義攝)
帶領民眾尋訪原味高雄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一條史溫侯(首位英國駐台副領事)、劉銘傳、日本裕仁太子都走過的古道─鼓山區登山街六十巷,昨天再造啟用,這也是全台第一個「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帶領民眾尋訪最原味的高雄。
逐漸被遺忘的軍事古道
時代變遷,這條壽山腳下的軍事古道,逐漸被世人遺忘,十九世紀的登山街六十巷,原有一片打狗潟湖,稱作「打水灣」。一八六四年,史溫侯取得土地,原想興建英國領事館,後來評估不合適,便贈送給外國人社群,設立打狗墓園。
一八八六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為加強打狗港防務,於壽山大坪頂興建砲台,與旗後砲台及哨船頭砲台(雄鎮北門),共同扼守打狗港,登山街六十巷就是清代淮軍從打狗海關碼頭運送阿姆斯壯大砲到大坪頂砲台的古道。
日治時期,日本裕仁皇太子於一九二三年四月,從位於古道旁的貴賓館出發,步行登上壽山,爾後登山街六十巷轉變成登山展望道。
直到高市府向文化部提出興濱計畫,規劃以八年時間、投入七億元經費,再造哈瑪星歷史場域,計畫上路不到一年,登山街六十巷歷史場域昨完工啟用。市長陳菊致詞表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唯有了解過去,才能認清自己、邁向未來。一百年前,哈瑪星是高雄最繁華地區,「巿府從現代城市起源的歷史特質,提出興濱計畫,盼能再造哈瑪星的榮景。」
興濱計畫 再造哈瑪星榮景
都發局長李怡德強調,登山街六十巷是古道與湧泉匯集的地景,經與中山大學、文史工作者及在地居民合作,整修遺留的古道、水道、駁坎、防空壕、機槍堡等遺跡,啟用後將成為戶外歷史展場,讓所有來到哈瑪星的訪客,都能在此穿越時空,探尋打狗的城市記憶,也為哈瑪星增添一處歷史解說與自然休閒的新去處。

圖為19世紀的登山街60巷,當時由高往下鳥瞰的照片,如今相隔100年,變化很大。(文化局提供)
登山街六十巷的古道,目前還留下砲台遺跡。(記者張忠義攝)
登山街六十巷古道啟用後成為戶外歷史展場,讓訪客探尋老高雄的記憶。(記者張忠義攝)
登山街六十巷古道修復前的雜亂景象。 (記者葛祐豪翻攝)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