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人工孵化褐林鴞寶寶 長成小壯丁

2017/07/22 06:00

褐林鴞寶寶是個小男生呦!(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首次採人工孵化的褐林鴞寶寶,出生滿一個月又十九天,研究人員透過蛋殼上殘留的血液,鑑定出牠的性別是男生,在三位專責保育員照顧下,小寶寶的體重由剛出生時卅九公克,增加到約六五○公克,原本細細的雙腳發育得非常強壯,在尖爪輔助下,可以牢牢地站在木樁上。

動物園指出,卅一歲的褐林鴞爸爸「ㄎㄎ」原本形單影隻,孤家寡人的牠非常地寂寞,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將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收留的雌性個體「寶咖咖」轉介到動物園定居,二○一三年讓「ㄎㄎ」及「寶咖咖」配對成功。

褐林鴞是台灣貓頭鷹家族中體型僅次於黃魚鴞的大型貓頭鷹,由於其個性機警,行蹤向來神秘。動物園表示,褐林鴞的公母鳥在外觀上不易分辨,研究顯示,全世界大部分的貓頭鷹,雌鳥體型長得比雄鳥大。

孵化初期由鳥爸爸捕捉獵物帶回巢中,交由鳥媽媽用尖銳的喙將獵物撕成小塊餵給雛鳥,等雛鳥長大,鳥媽媽才會加入捕捉獵物行列,因此公鳥的體型小、較輕盈,有利於飛行,母鳥的體型大,則能囤積較多能量,有助於孵蛋及育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